書名 | 作者 | 簡介 |
---|---|---|
梅巖文集 | 胡次焱 | 十卷。宋胡次焱(約1270年前后在世)撰。胡次焱,字濟鼎,號梅嚴,晚號余學。江西婺源人,生卒年不詳。其先祖本李唐宗室,五代時育于胡,因此姓胡。咸淳四年(1268)進士,官貴池縣尉。宋亡,奉母歸,教授鄉里以終。著有 《梅巖文集》。次焱詩文于宋元時,未曾結集,因此藏書家多不著錄。此集乃明嘉靖中,由其族孫胡璉收輯編次刊行共十卷。其中,賦、詩、雜文共八卷,九卷以下皆附錄往來贈答之作。集前有胡璉序。其文以序、記、論、說等散文為主,但并無突出之作。其詩甚少,多以詠物抒懷見長。如 《雪梅賦》,以雪梅斗寒,喻自己之志潔行芳,十分引人注目。此集有《四庫全書》本,《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存世。 |
梅屋集 | 許棐 | 宋代詩文別集。5卷。許棐著。全書由《梅屋詩稿》、《融春小綴》、《梅屋第三稿》、《梅屋第四稿》和《雜著》各1卷組成。集中詩作常有閑適情緒的表露,如《秋齋即事》:“桂香吹過中秋了,菊傍重陽未肯開。幾日銅瓶無可浸,賺他饑蝶入窗來?!庇诩毼⑻巶魃?確有新意。但也有反映現實的作品,如《泥孩兒》一詩,構思巧妙,以泥塑孩兒為富家少婦用作得子的象征來和貧家子女作對比:“豈知貧家兒,呱呱瘦于鬼。棄臥橋巷間,誰或顧生死!人賤不如泥,三嘆而已矣?!奔目b深,從中可見晚唐現實主義詩風的影響。又如《樂府二首》以民歌形式,反映女子的痛苦:“妾心如鏡面,一規秋水清。郎心如鏡背,磨殺不分明?!薄袄尚娜缂堷S,斷線隨風去。愿得上林枝,為妾縈留住?!崩p綿悱惻,凄惋動人。 |
茅檐集 | 魏學洢 | 詩文別集。明代魏學洢撰。8卷。學洢字子敬,嘉善(今浙江嘉興)人。魏大中之子,因救其父而有“忠臣孝子萃于一門”之稱。是集一刊于錢棻(大中門人),再刊于其弟學濂,是為今本。卷 一為賦,卷二、卷三為詩,卷四至卷八為文。其卷1為賦,有《抒懷賦》、《茅檐賦》、《定志賦》等6首,苦言壯意,時發情懷。余卷為詩、雜著及書啟。有清初刻 本、《四庫全書》本(據魏學濂再刊本收入)。 |
幔亭集 | 徐熥 | 詩集。明徐熥撰。十五卷。熥字惟和。閩縣(今屬福建)人。萬歷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生平喜稱鄭善夫詩。卒年僅三十九歲,與善夫同。此集為其弟徐火勃所鐫。約十三萬二千字。卷首有張獻翼序。其詩平易自然,五言頗淡遠可誦。謝肇淛、朱彝尊、王世懋等皆極推崇之。有《四庫全書》本。 |
履齋遺稿 | 吳潛 | 詩文別集。南宋吳潛(1196—1262)撰。四卷。潛字毅夫,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嘉定進士。授承事郎,簽廣德軍判官。歷遷江東安撫留守。累遷左丞相,封慶國公,又改封許國公。后謫建昌軍,屢徙循州安置。此集為明末梅鼎祚編,冠梅氏撰。吳潛本傳。收詩凡二十八首,詞百十六闋,文二十四篇。詞作抒發不慕功名,關心世事之情懷,亦寫其壯志未酬之愁緒。詞風豪邁激昂,凄切悲涼。其文所論國計民生,抨擊貪利之官,言語切直,慷慨激昂。有《四庫全書》本。 |
呂衡州集 | 呂溫 | 十卷。唐呂溫(772—811)撰。呂溫,字和叔,一字化光,唐代文學家。河中 (山西永濟)人。早年曾師事陸質、梁肅。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及第,次年中博學宏詞科制舉,授集賢殿校書郎,后遷左拾遺。貞元二十年以侍御史出使吐蕃,永貞元年(805)還朝,進戶部員外郎,轉司封員外郎。后被貶為均州刺史,改道州刺史。元和五年(810)轉衡州刺史。呂溫工文,長于銘、贊。柳宗元說他“道大藝備”、“文章過人”(《祭呂衡州溫文》)。劉禹錫稱他“文苑振金聲”(《呂八見寄郡內書懷》)。其著作多種。今存《呂和叔文集》等。此書原由劉禹錫編次。此本先為詩賦,后為雜文,已非禹錫編次之舊。又第六卷、七卷、志銘,已闕數篇。卷末有孱守居士作《跋》云:“甲子歲從錢氏借得前五卷。戊辰從郡中買得后三卷。俱宋本。第六、第七二卷均之闕如。因取英華、文粹照目寫入,以俟得完本校定?!庇衷?“第二卷聞砧以下十五首,宋本所無,照陳解元棚本鈔入?!卞钍鼐邮?為常熟馮舒之別號,是書蓋為舒所重編。呂溫學春秋于陸淳,學文章于梁肅,授受均頗有淵源。集中如《與族兄皋書》,深得六經之旨?!杜崾虾;杓颉?論詩亦殊精邃?!豆艝|周城銘》能明君臣之義,以糾左氏之失。其 《思子臺銘序》,謂“遇一物可以正訓于世者,秉筆之士未嘗闕焉?!逼錇槲恼轮究梢?。有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
羅昭諫集 | 羅隱 | 八卷。唐羅隱(833—909)撰。羅隱著作很多,《崇文總目》載有《羅隱集》二十卷,《江東后集》十卷,《甲乙集》十卷,《羅隱賦》一卷、《羅隱啟事》一卷,《讒書》五卷,但多數散佚?,F僅存《甲乙集》、《讒書》及由后人掇拾而成的《羅昭諫集》?!都滓壹窞樵娂?現存南宋書棚本十卷,《四部叢刊》據此影印。此外還有毛氏汲古閣刻《唐人八家詩本》和清席啟寓《唐詩百家全集》本,十卷,補遺一卷。本集又作《羅昭諫江東集》最初是明萬歷年間姚士粦輯,屠中孚校為五卷本。清康熙時張瓚又輯為八卷,瑞榴堂刻,其內容包括《讒書》以外的各種文體,有詩四卷,雜文一卷,另三卷為《廣陵妖亂志》等十二篇,《兩同書》等十篇。書后有張瓚《跋》,并云:“昭諫諸集,今不復見,僅得《江東集》抄本于邑人袁英家。嗣后得《甲乙集》刻本,合而讀之;雖全集不獲盡睹,窺豹者已得一斑矣。蓋出于后人所掇拾,非舊帙也?!逼湓婇L于詠史,深刻有力,耐人尋思,上繼溫、李,下開宋賢。此集有《四庫全書》本。 |
鄂州小集 | 羅愿 | 宋代詩文別集。6卷。羅愿著。乾道二年(1166)鄭玉為羅愿文集作序稱,其集為州佐劉清之編集刊刻,歲月既久,其書罕見,洪斌、鮑元康出資重刊。其后又曾屢經編刊?!端问贰に囄闹尽分浧鋾?0卷,但現存各本皆為6卷。洪武二年(1369)王祎序趙汸、趙塤重刊本說:羅愿集原為10卷,“鄂人嘗以刻板其州,新安鄭氏家亦有刻本,歲久皆廢軼。今其存者五卷,其七世孫宣明力搜訪之,復得雜文若干首附于五卷之末”。以《粵雅堂叢書》本與《四庫全書》本相校,前5卷內容基本相同,但第6卷則大異。前者為考、序兩類文章,后者則為傳21篇。但前者除曹宏齋所作本傳,尚在卷首載序文12篇,凡例1篇及諸家評論若干則。卷末所附羅頌遺文之后又附跋3篇。在此集6卷中僅第1卷為賦、詩、詞,余皆為文。朱熹《與劉子澄書》稱羅愿“文字細密有經緯,可愛”。在其作品中,朱熹、曹宏齋等人對《淳安縣社壇記》一文特別推崇。 |
潞公集 | 文彥博 | 詩文集。北宋文彥博撰。40卷。彥博四朝名臣,封潞國公,因以名集。其詩文南渡后頗有散佚,少子文及甫追輯成20卷,稱《略集》?!吨饼S書錄解題》著錄《文潞公文集》40卷,《補遺》1卷?!端问贰に囄闹尽分洝段膹┎┘?0卷,今似不存。40卷宋本《潞公集》明代秘閣猶有庋藏,《文淵閣書目》和《內閣書目》皆有著錄,其后失傳?,F存以明嘉靖五年(1526)平陽守王溱刊刻的40卷本為最古,遠過于文及甫輯本,應是在《略集》本基礎上重輯的,輯者不詳。另有清抄本《文潞公文集》40卷。嘉靖本脫訛甚多,收入《四庫全書》時已有所校正?!端膸烊珪繁竟?0卷,其中古賦1卷、律賦1卷、古詩1卷、律詩4卷、挽詞1卷、論1卷、表啟1卷、序1卷、碑記墓志1卷、雜文1卷、孝經解1卷,其余26卷皆奏議、札子,包括陳乞3卷、舉官3卷、辭免3卷、奏議17卷?!堵汗飞献猿⒌鋬?、章奏議論,下及詞賦歌詩、序記雜文都有涉及,對于政治、軍事尤殷殷關注。宋葉夢得評《潞公集》說:其“重德偉度,足以鎮服四夷;精識遠慮,足以錯綜萬務;博聞強識,足以貫通九流;讜論嘉言,足以弼成百度”;“未嘗有意于為文,而因事輒見,操筆立成”;“文章不事雕飾,議論通達,卓然經濟之言”;《潞公集》中奏札下多注年月,亦可與正史相參考。 |
鹿忠節公集 | 鹿善繼 | 文集。 明鹿善繼(1575—1636)撰。二十一卷。善繼一作繼善,字伯順,定興(今屬河北省)人。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崇禎初為太常寺少卿,十五年率鄉人守定興城,抗御清兵,城破而死。謚忠節。其學宗王守仁,有多種著述傳世?!端膸烊珪偰俊分浧洹端臅f約》、《無欲詩鈔》二種。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其《鹿伯順十五種》、《認真草》共三十五卷,乃其生前編定付梓。是集為其死后親友所輯。卷首有范景文、茅元儀二序。范序稱其文“立言之意不模古,不規今,發乎情,止乎義理”。有清康熙間刻本,《乾坤正氣集》本。又有《認真草》十六卷,《畿輔叢書》收錄。另有門人陳鋐編《鹿忠節公年譜》二卷,清康熙間尋樂堂刊。 |
鹿皮子集 | 陳樵 | 別集名。元代陳樵(號鹿皮子)作。本集有兩種,一為杜儲編,有元大德丙寅龐龍序。一為盧聯編,比前一種多詩37首。四庫館臣即據以收入《四庫全書》。共4卷。卷一有賦15篇,酷似《楚辭》。卷二為樂府、七言古詩、五言古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近體、五言排律。卷三、卷四為七言近體。有《四庫全書》本。清乾隆董肇勛所刊亦為盧聯所編之本。(牛貴琥)【淵穎文集】 別集名。元代吳萊(私謚淵穎先生)作。吳萊受業于宋方鳳,再傳于宋濂,遂開明代文章之派,在元人中有重要地位。遺稿甚多,宋濂摘其有關學術議論之大者編為本集。劉基為之作序。共12卷,另有碑文謚議一卷作為附錄。卷一有賦10篇,其中《大游賦》、《海東洲盤陀石上觀日賦》雄深卓絕,《定命》、《索居》、《貧女》等賦抑郁醇厚,絕類先秦兩漢之作?!毒奄x》、《羅浮鳳賦》,詠物言志,寓意獨特。卷二至卷四為詩。卷五至卷十二為各體散文,其中卷六有騷體句的《哀辭》數篇,卷八卷九有《琴操》歌辭數篇。卷十有《詰玉靈辭》等辭體數篇。本集元至正年間曾刊刻。明洪武刊本為宋璲寫刻,嘉靖元年重刊,四庫館臣據以收入《四庫全書》?!端牟繀部烦醢鎿尉副居坝?再版時以元至正本代之。 |
陸士龍集 | 陸云 | 十卷。晉陸云 (262—303)撰。陸云字士龍,吳郡華亭 (今上海)人。陸機之弟。少與兄陸機齊名,號曰 “二陸”。史謂其文章不及陸機,而持論過之。入洛后,一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謠。為浚儀令。去官后,百姓圖其形象,配食縣社。后成都王穎表為清河內史,轉大將軍右司馬。陸機死,陸云亦被殺。陸云為文詞藻華麗,旨意深雅。所著詩文凡三百四十九篇,為集十二卷,《隋書·經籍志》又撰 《新書》十篇,并行于世。今觀集中諸啟,其執辭諫諍,陳議鯁切,誠近于云遺直。至其詞藻華麗,詞旨深雅,與陸機亦相上下。平吳二俊,要亦未易優劣?!端鍟そ浖尽份d陸云集十二卷,又稱梁十卷,錄一卷。是當時所傳之本,已有異同?!缎绿茣に囄闹尽返魇?則所謂十二卷者,已不復見。至南宋時,十卷之本又漸湮沒。慶元間,信安徐民瞻始得之于秘書省,與陸機集并刊以行。然今亦未見宋刻。本書傳世者有《漢魏諸名家集》本、《四庫全書》本、《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四部備要》 本。 |
魯齋遺書 | 許衡 | 詩文別集。十四卷。元許衡撰。許衡號魯齋,因以為集名,許氏遺書久散落,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河南巡撫李某下令表彰先賢,命衡七世孫婿郝亞卿輯其遺文,未竟,河內教諭章廷俊繼成,何塘作序,河內縣令高杰刊行。明世宗嘉靖四年乙酉(1525),山陰蕭鳴鳳??阢?并作序跋,序后有題識,謂:“鳴鳳方校是書,適應內翰元忠奉使過汴,謂舊本次第似有未當,乃重編于左,續得《內法》及《大學中庸直解》,俱以次增入。舊本名《魯齋全書》,竊謂先生之書尚多散佚,未敢謂之全也,故更名《遺書》?!笔窃摫緸閼?元忠)所重編,蕭鳴鳳更名。卷一至九為文,卷一○、卷一一為詩歌,卷一二至卷一四為附錄。因其書為后人所匯輯,無所別擇,如《大學直解》、《中庸直解》為啟蒙課本,無所發明,《編年歌括》為教學童記歷史朝代的歌訣,尤不宜刊入集內。此集有蕭鳴鳳汴梁刊本、明神宗萬歷二十四年(1596)懷慶府推官怡愉刊、清初修補本十一卷、附錄三卷,清圣祖康熙(1662—1722)間重刊本十四卷,《四庫全書》本十四卷(后三卷依次為譜傳、附錄、先儒議論)。 |
魯齋集 | 王柏 | 詩文集。南宋王柏撰。20卷。凡賦詩3卷,序記2卷,說箴贊傳2卷,書尺牘3卷,雜著2卷,題跋3卷,《皇極總圖》1卷,《詩十辯》1卷,哀詞祭文墓志3卷。別有10卷、12卷、13卷等本。王柏號魯齋,因以名集。其集原75卷,諸家書目不載,原書久佚。明初刊本作20卷,近代尚存,民國刊《續金華叢書》本,即據此本翻刻,闕佚處校以《四庫全書》本,胡宗懋并撰考異1卷。明正統間其六世孫迪刊本作12卷。崇禎刊本同之。清康熙間馮如京刊本,為其13世孫承秀重輯,題“遺集”,作13卷,又補遺1卷,附錄2卷?!督鹑A叢書》本宗之,但無后2卷,作10卷?!秴矔沙蹙帯繁緭鹑A本,附錄載墓志、祭文等。王柏篤信朱熹理學,然好標新立異,嘗重刪定《詩經》,又對《尚書》排擊質疑,無所忌憚。集中所存論述如《詩十辯》、《中庸論》、《大學沿革論》等,皆為研究其學說的重要資料。其詩文亦豪邁雄肆,自具一格。 |
蘆川歸來集 | 張元干 | 詩文別集。十卷,其中詩四卷、詞三卷。宋張元幹撰。元幹詩雖在宋徽宗宣和(1119—1125)間已流行,但當時多以抄本傳世。其集首次結集刊刻當在南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元幹去世五十馀年之后,由其孫張欽臣主持,里人曾噩任編輯、??敝?。全書凡十八卷,其中書啟、古詩、律詩、贊序共十五卷,附《幽巖尊祖錄》一卷,詞二卷。元、明兩代,張集流傳不廣。清初吳之振等編輯《宋詩鈔》已云:“有《蘆川歸來集》十馀卷,得之書肆,廢帙逸其大半,詩止六、七二卷。清高宗乾隆(1736—1795)間編纂《四庫全書》,其所收《蘆川歸來集》系從《永樂大典》中輯得。館臣所見張集系抄本?!端膸烊珪偰刻嵋贩Q此抄本“但存五言律詩一卷、七言律詩一卷,而無古體及絕句,知非完善?!翱肌队罉反蟮洹匪d,則所佚諸篇,厘然具在。今裒集成帙,與鈔本互相勘校,刪其重復,補其殘缺,定為十卷”。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所排印之《蘆川歸來集》即據《四庫全書》十卷本標校整理而成。另外《四庫全書》存目中所列《別本蘆川歸來集》六卷,當系四庫館臣據以校十卷本之抄本。今人黃佩玉又從《永樂大典》等書中輯得張詩九首,附于所著《張元幹研究》之中。 |
盧溪集 | 王庭珪 | 詩文別集。一作《瀘溪集》、《盧溪文集》、《盧溪先生文集》。宋王庭珪撰。有五十卷本,即周必大《省齋文稿》卷二九《王公庭珪行狀》所云之本。原本已佚。今存最早刊本。為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本,即《四庫全書》所收之本。有七卷本,為詩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二○有著錄,已佚。有十卷本,《宋史·藝文志》著錄,亦佚。有二十卷本,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卷一四著錄,篇第與嘉靖本大體不異,惟逐卷歸并;卷一有校正、重刊銜名兩行,當是明代重刊,可以改正嘉靖本誤脫之處頗多,系從舊本出,傅氏著錄者為明寫本?!端膸烊珪繁靖戒浻许n駒等多人跋,最末為元順帝至正(1341—1368)間歐陽玄跋,疑元時有刊本。卷一至卷八為古體詩,卷九至卷二四為近體詩,卷二五為換詞,共七百六十一首。后二十五卷為雜文。卷末附殘篇詩句若干首。另有《盧溪詞》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著錄,今存。其他著述《易解》、《論語講義》《滄海遺珠》等九種,均早佚。 |
盧升之集 | 盧照鄰 | 七卷。唐盧照鄰撰。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 (今北京大興)人。自幼篤志于學,十歲從于文字學大師曹憲、王義方學 《埤蒼》、《爾雅》。博學多才,善為辭章。曾調鄧王府典簽,轉新都尉,后因病去官,居太白山。盧照鄰文章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稱為四杰。著有《盧照鄰文集》、《幽憂子》,此集又名 《幽憂子集》,因其自號幽憂子,故以名集。共七卷。據張鷟 《朝野僉載》載,其著有《幽憂子》二十卷。新、舊 《唐書》所載亦同。然北宗 《崇文總目》則分別著錄為 《盧照鄰集》十卷、《幽憂子》三卷。但均已亡佚。明末張燮輯《唐初四子集》,始將其詩文合成一編,為《幽憂子集》,共七卷,附錄一卷。集中所收均為當時可見的盧照鄰詩文。附錄則包括 《唐書》盧照鄰本傳,駱賓王 《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及遺事等。卷首有張燮題詞。于崇禎十三年 (1940)刊刻行世。此本后被收入清人項家達《初唐四杰集》,《四部叢刊》亦是據此本影印。1980年中華書局出版了由徐明霞點校的 《盧照鄰集》。以 《四部叢刊》影印的《幽憂子集》為底本,并據類書、總集加以點校補遺,與《楊炯集》合為一冊。新注本有任國緒《盧照鄰集編年箋注》(1989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樓居雜著 | 朱存理 | 一卷?!兑昂皆姼濉芬痪??!兑昂轿母濉芬痪?《附錄》一卷。明朱存理 (1444—1513)撰。朱存理,字性甫,號野航,長洲 (今江蘇吳縣)人。布衣終身,性好藏書,手自抄錄,精致不茍。著有《旌孝錄》。據文徵明作存理墓志稱,稱其著有《野航集》,不言卷數。朱存理自作《募刻詩疏》,稱選得詩百首之外。沈周題其詩稿,雖止有百篇,但諸體皆備,但可知其集不過一卷?!肚ы曁脮俊份d其 《野航漁歌》、《鶴岑集》二種,亦不言卷數。蓋已久佚。是編為其族孫觀潛所輯。惟《樓居雜著》一卷為當時原帙。凡題跋二十二篇,引一篇,逸事一篇,記二篇,尺牘二篇,募疏二篇。然編次雜亂無序,又以王鏊募造《野航疏》竄入其中,殊不可解。詩稿、文稿各一卷,則觀潛采掇諸書而成。其中,詩稿僅十四首,其中一為佚句,一為聯句,實只十二首。仍冠以楊循吉、祝允明二序。文稿亦僅十篇,而見于《吳都文粹續集》者十之有八。附錄一卷,雜錄朱存理逸事及諸家為朱存理所作詩文,后以觀潛跋語為終。朱存理嗜古,精賞鑒。雜著中如:《題云林子詩后》、《跋席上腐談》、《跋夷白齋稿》、《跋鳴鶴余音后》諸篇,皆足以考證諸書之始末。詩文則皆散佚之余,不足以盡見所長。然以僅存之詩文見之,其詩文多為抒寫性靈、有感而作。故在成、弘之際,臺閣體盛行之時,使人耳目一新。是集收入 《四庫全書》,還附于 《天尺樓叢鈔》。 |
龍洲集 | 劉過 | 詩文別集。南宋劉過(1154—1206)撰。十二卷。過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秦和)人。終生未仕,漫游于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安徽一帶,與陸游、辛棄疾等人有交誼,晚年寓居昆山而歿。原有集十四卷,附錄二卷,今人楊明匯其詩、詞、文,重為校訂編次,為十二卷,卷一歌行體詩十首,卷二為七言古詩二十首,卷三為五言古詩二十一首,卷四至六為七言律詩百三十六首,卷七為五言律詩五十三首,卷八、九為七言絕句百十二首,卷十為五言絕句二十首,卷十一為詞八十七首,卷十二為文十篇,另補遺收詩二首,凡詩三百七十四首,詞八十七首,文十篇。其詩文多以主戰、收失地、斥茍安為主題。世人極推崇《登多景樓》一詩,“壯觀東南二百州,景于多處最多愁。江流千古英雄淚,山掩諸公富貴羞。北固懷人頻對酒,中原在望莫登樓。西風戰艦成何事,空送年年使淚流?!睉崙可胶悠扑?鞭撻求和派茍安,婉述恢復中原心曲,才氣橫溢,風格豪放,其詞或感時論事,投贈送別,或抒寫個人牢騷悱怨,把深切的山河破碎之恨和渴望統一的熱情熔鑄于雄健的形象之中,爽朗明快,具有鼓舞力量,詞風屬豪放一派。有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后有補遺,載詩二首,附錄四,載陸游、陳亮等人贈答詩、行狀、墓志、集序等。另有《四庫全書》本,作十四卷,附錄二卷;《函?!?、《叢書集成初編》本,作十卷。 |
龍云集 | 劉弇 | 詩文別集。北宋劉弇(1048—1102)撰。三十二卷,附錄一卷。弇字偉明,號云龍,安福(今屬江西)人。元豐進士。中博學弘詞科,知峨嵋縣,改太學博士。元符中,進《南郊大禮賦》,哲宗以為其才似司馬相如?;兆跁r,改著作郎。其集初刻于浦城,因弇居安福之龍云鄉以名集。僅二十五卷,周必大為之序。紹興四年(1134)其鄉人羅良弼搜求別本,重編為此集。后附志銘及良弼跋。明宏治中劉璋復序而重刊。含賦一卷,宏詞一卷,詩八卷,表一卷,啟三卷,書七卷,記、序四卷,時議一卷,策問、疏文四卷,墓志銘二卷,凡詩三百九十余首,文二百余篇。附錄一卷,收文二篇。其文不名一格,大都氣體宏整,詞致敷腴。有《四庫全書》本。另有《兩宋名賢小集》本,收有《龍云小集》一卷。載其詩三十首,多寫其赴任途中所見,為即景抒懷之作。 |
龍學文集 | 祖無擇 | 詩文別集。北宋祖無擇(1006—1085)撰。十六卷。無擇字擇之,上蔡(今屬河南)人。登進士第。歷官直集賢院。熙寧初知通進銀臺司。王安石諷求其罪,謫忠正軍節度副使。尋知信陽軍卒。為人好義,篤于師友,工詩文。此集前十卷為《煥斗集》,其曾孫行紹熙三年(1192)編輯成書。全書含詩六卷,書、記一卷,序一卷,碑銘等一卷,雜文一卷,名臣、賢士詩文二卷,家集四卷。末附祖行撰《龍學文集并源流始末》,敘其成書過程。全集計收詩百二十三首,文四十二篇。詩后間注所作時、地,頗為詳審。其文峭厲勁折,足與尹洙相上下,然其作品流傳頗少,不似尹洙聞名于世。集中《家集》乃無擇家屬之作,有其叔士衡撰《西齋話》,記載宋初故事,多他書所未及,頗具史料價值。有《四庫全書》本,《宋人集》丙編本。 |
龍川集 | 陳亮 | 詩文別集。宋陳亮(世稱龍川先生)著。三十卷?!端膸烊珪偰俊吩?“葉適嘗謂亮集凡四十卷,今是集僅存三十卷,蓋流傳既久,已多佚缺?!本硪恢辆砣鹨朗?、論、問答、酌古論、論、經書發題、策、三國紀年、史傳序、序說引、序、記、詩、啟、書、祝文、祭文、行狀、墓志銘次第編排。有《四庫全書》本,及《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另《龍川文集》三十卷首一卷補遺一卷附錄二卷,有《四部備要》本;《龍川文集》三十卷首一卷附錄一卷辨偽考異二卷,有《金華叢書》等本。中華書局有鄧廣銘點校本《陳亮集》。 |
柳如是集 | 柳如是 | 《柳如是集》對文化史女性篇章中何以出現這種奇人奇文進行了富有詩意的詮釋。奇女子柳如是的詩詞百余首,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的完整呈現,袒露了柳氏自己的靈魂,表現她對人生、愛情、中華文化真諦的真實感受和無悔的追求。 |
柳塘外集 | 道璨 | 宋代詩文別集。4卷。釋道燦著?!端膸烊珪偰俊分^其“所著別有語錄,故此以外集為名”?!搬屖弦苑饘W為內學,以儒學為外學也?!鄙⑽闹杏幸黄端鸵皇陶邭w日本序》字里行間,充滿中日佛門弟子之友誼,十分可貴。尚有部分專為佛教徒作的志銘,可提供一些佛教史研究的資料。詩歌以登山臨水的題材居多。佛門的清靜之氣和世風的江河日下,使他的作品于淡泊蕭散之中又含有一絲傲岸。如《和淵明祠》:“一寸歸心酒得知,門前官道是危機。道傍也有人歸去,不似先生真個歸?!庇秩纭夺炁_》:“漢室興亡一聚塵,山河社稷幾番新。獨余七里灘頭水,只屬嚴家不屬人?!?/p> |
劉左史集 | 劉安節 | 文別集。宋劉安節著。四卷。 《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文獻通考》同?!端问贰?藝文志》著錄五卷。宋本久已失傳,今有清抄本 十余部。孫詒讓《永嘉叢書》本跋稱“是集國初 時已不易得,朱竹垞展轉傳寫,始獲其全?!标?心源舊藏傳錄朱抄本,有朱氏跋曰:“曩從劉考 功公?(體仁)借抄二劉長史合集,元禮(安上) 只得半部而已??滴跞晌?1702),福州林孝廉 吉人(佶)以抄本見寄,乃得全。竹垞主人識?!?(《皕宋樓藏書志》卷七九)陸氏本今藏日本靜 嘉堂文庫,朱氏原抄本未見著錄?!端膸烊珪?收入鮑士恭家藏本,《四庫全書總目》引述朱彝 尊題識,則鮑氏本當即朱抄本或傳錄朱抄本。 卷首有留元剛序,卷一為奏表,卷二為墓志、青 詞、經義,卷三為經義,卷四為策及雜著,卷末 附《上蔡先生語錄》三則及許景衡所作《祭文》、 《墓志》各一篇。同治十二年(1873),瑞安孫衣 言將安節集與劉安上《劉給事集》同刊入《永嘉 叢書》,卷末有孫詒讓跋,據跋云,所用底本為 抄吳翌鳳(枚庵)校本《左史集》、盧文弨(抱經) 所藏舊抄本《給諫集》,與其家舊藏抄文瀾閣庫 本對勘付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