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作者 | 簡介 |
---|---|---|
頤庵文選 | 胡儼 | 二卷。明胡儼撰。胡儼,字若思,江西南昌人。洪武二十年 (1387)以舉人授華亭 (今上海松江)教諭。建文初,遷桐城知縣。永樂初,擢翰林院檢討,與解縉等同直內閣,遷國子祭酒。兼翰林侍講掌院事。洪熙元年(1425)加太子賓客,致仕。家居20年而卒。著有 《頤庵集》。事跡具《明史》本傳。史稱胡儼少嗜學,于象緯、占候、律算、醫卜之術無不通曉。又稱其時海內混一垂五十年,公卿大夫多為文學之士。胡儼乃館閣宿儒,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纂修《太祖實錄》、《永樂大典》皆為總裁官。而以議論憨直,為同僚所不容。故久于國學,未能大用。其詩頗近江西一派,詞旨高邁,寄托深遠。與“三楊”之和平安雅者氣象不同。文章則得法于熊釗,釗學于虞集。故授受淵源,自有相承。其氣格高老,律度謹嚴,卓然為明初之一家?!睹魇匪囄闹尽份d《頤庵集》本三十卷。此集僅詩文各一卷,乃后人選本,非其全帙。然嘗鼎一臠,亦足以知其概。他才思較為雄健,因而其詩多跌宕、豪放之辭。是集收入《四庫全書》。 |
于湖集 | 張孝祥 | 又名《于湖居士文集》。詩文別集。宋張孝祥著。四十卷附錄一卷。孝祥卒后三年(1173),歷陽守胡元功曾編其詩詞集,韓元吉為作序(《南澗甲乙稿》卷十四)。又二年(1175),從弟孝忠編印其文集,王質為作序(《雪山集》卷五)。今皆佚。寧宗嘉泰元年(1201)王大成校輯刊集于南昌,即今傳宋本。卷首有門人謝堯仁序,從弟孝伯序。堯仁序謂“天下刊先生文集者有數處”,孝伯序稱“盡以家藏與諸家所刊屬其(王大成)讎校。雖不敢謂全書,然視他本則有間”??梢娛峭沓鲚^完備之本。卷一為賦、辭、頌、樂章,卷二至一二為詩,卷一三至三○為文,卷三一至三四為樂府,卷三五以后為尺牘。附錄為傳記資料及時人有關詩文。有《四庫全書》本,另有涵芬樓借慈溪李氏所藏宋本影印本,收入《四部叢刊》。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
何記室集 | 何遜 | 詩文集。南朝梁人何遜撰。一卷。遜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歷建安王水曹行參軍兼記室,遷安成王參軍兼尚書水部郎。青年時即以文學著名,舉州秀才。今存詩百余首,多酬贈紀行之作,注重煉字,尤善抒情,描寫山水景物,風格宛轉清新,頗有謝朓風致,杜甫亦受其影響。重要詩作有《臨行與故游夜別》、《贈諸游歸》、《相送》等。皆“狀景必幽,吐情能盡”(《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小詩音韻和諧,已初具唐詩規模。杜甫《解悶》中稱“頗學陰(鏗)何(遜)苦用心,”亦曾化用其佳句。王僧孺曾集其詩文為八卷,皆散佚。今集為明張溥輯刊,收賦、、書等散文五篇,樂府、詩百余首。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
龔自珍全集 | 龔自珍 | 近代詩文合集。龔自珍著。初名《定盦文集》,9卷。龔自珍,號定庵,清代 思想家、文學家,今文經學派學者,主張“通經致用”。一 生共留下散文300余篇,詩詞近800首,其詩文多針對 時弊,具有叛逆精神。文如《明良論》、《乙丙之際箸議》、 《病梅館記》,詩句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 哀”等,以及七言歌行《能令公少年行》、《西郊落花歌》, 都是傳誦一時的名作。詩風雄健凌厲,柳亞子稱之為 “三百年來第一派,飛仙劍客古無儔”。光緒年間由朱之榛刊刻。1935年上海世界書局又曾出版有《龔定庵全集》,1937年又出版了《龔定庵全集類編》,其中包括文集、文續集、文集補編、拾遺、 詩集、雜詩、未刻詩、詞選、詞錄、手抄詞、未刻詞及年譜等。 |
方苞集 | 方苞 | 十八卷。清方苞撰。劉季高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分讀經 ,讀子史 ,論說 ,序 ,書后題跋 ,書 ,贈送序 壽序 ,傳 ,紀事 ,墓志銘等。 |
庸庵集 | 宋禧 | 元代詩文別集。14卷。宋禧撰。據清人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宋禧有《庸庵文集》30卷,《庸庵詩集》10卷。以上兩書傳本很少見,到清初僅有《庸庵詩集》10卷尚有抄本傳世。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宋禧詩文若干篇,分屬于《庸庵集》及《庸庵后稿》?!端膸烊珪肪幷咧鼐帪椤队光旨?4卷,其中10卷詩主要依據浙江采進本《庸庵詩集》10卷;4卷文則全取自《永樂大典》。卷1為五言古詩,卷2為七言古詩,卷3為五言律詩、排律,卷4—7為七言律詩,卷8為五七言絕句,卷9為七言絕句,卷10為七言絕句,詞(1首),卷11—13為序,卷14為記、碣記、哀詞。宋禧學問源出于楊維楨,但他的詩卻不受“鐵體”拘束,清和婉轉,以自然恬淡為宗,顯然受到白居易、陸游的影響。他的文章詳贍明達而不詭于理,《四庫全書》編者稱他是:“可謂善學柳下惠,莫如魯男子?!爆F存宋禧的文章全是寫于元代的作品,入明以后之作未能流傳下來。 |
于清端公政書 | 于成龍 | 清于成龍著,蔡方炳、諸匡鼎輯,八卷,康熙二十二年(1683)刊印,“清端”為著者卒后之謚號。本書輯著者于廣西、四川、浙江、湖北、兩江、安徽、直隸等地歷任諸職時所作之稟諭、奏議、檄文、書信等各類政牘文書230余篇。全書依任職地分卷。卷一輯“羅城書”,內有條陳引鹽利弊議等四篇;“合州書”,內有請復祀典詳等五篇;“武昌書”,內有申徐道臺請釋無辜詳、清理保甲諭等34篇及附錄二篇。卷二、三、四輯“黃州書”,內有請禁健訟條議、曉諭止殺、禁止株連告諭、嚴戢衙蠹檄、簡訟省刑檄等110篇;“八閩書”,內有上康親王求罷?夫啟等6篇。卷五輯“畿輔書”,內有請禁訐告以正名義疏、弭盜條約、嚴飭佐貳擅理詞訟檄等44篇。卷六、七輯“兩江書”,內有革秋審陋規檄、清理獄禁通行檄、弭盜安民條約等30篇。卷八輯“吟詠書”,為著者所作詩文。另附首集、外集、續集,內載于清端公傳、御賜碑文等。全書所輯內容豐富,有關獄訟、法制者頗多。 |
夷白齋稿 | 陳基 | 元代詩文別集。35卷,外集1卷。陳基撰?!端膸烊珪吩鴵憬U士恭家藏本編入別集類。本集善本主要是數種明清抄本,另有明弘治八年(1495)張習刻本,題為《夷白集》12卷,不全?!耙陌S”是陳基宅邸中書齋之名。本集為陳基的朋友戴良所編。卷1為賦、樂府、卷2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卷3—4為五言古詩,卷5為七言古詩,卷6為雜言古詩、五言律詩,卷7—10為七言律詩,卷11為長律、聯句、五七言絕句、騷,卷12為頌、銘、箴、贊、雜著,卷13—22為序,卷23—31為記,卷32為題跋,卷33為碑、墓志銘、墓表,卷34為傳,卷35為祭文。在目錄之后,有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戴良序。序中說,《夷白齋稿》收陳基詩文454篇,“良既訪之先生,盡得其稿而編次之”?!兑陌S稿外集》也署“金華戴良編”,未分卷,一般著錄為1卷,也有個別版本析為2卷,收陳基詩文100余篇。本集未見元刊本傳世,但戴良原編的舊貌仍存。 |
一山文集 | 李延興 | 詩文集。元李繼本撰。九卷。繼本名延興,以字行,東安(今屬湖南)人。占籍北平。登至正丁酉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人明未仕。卒年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后。是集為其子方曙、方眗與其孫伸相繼編次而成。最終成書于明景泰間,由明人黎公穎校字正舛。集中收詩賦二百又七首,序、記、傳、書、說等文八十六篇。詩多游歷山水之作,多數以寫景為主,兼書內心觀感,很少道及元明之交戰亂生活,內容較空泛。其文以序、記為主。有《四庫全書》本與《湖北先正遺書》本。 |
張載集 | 張載 | 宋代詩文別集。張載著。中華書局編校,并于1978年出版。此書以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沈自彰鳳翔府《張子全書》官刻本的清初翻刻本為底本,用郿縣本、朱軾本、《正誼堂叢書》本及《張子抄釋》等互校,同時以《古逸叢書》本《周易系辭精義》參校。其內容首先把朱熹注《西銘》歸入《正蒙》并刪去朱注,列為第1;其次據歷代著錄改稱《易說》為《橫渠易說》,列為第2;《經學理窟》列為第3;《張子語錄》3卷及《后錄》2卷列為第4,因該部分系以南宋吳堅刻《張子語錄》為底本,故將此本所無的《張子抄釋》之最后7條附在《語錄》卷末;《全書》的《文集》部分連《雜詩》在內僅存10篇,編校者據南宋呂祖謙《宋文鑒》補入4篇,改稱《文集佚存》,列為第5;最后附入舊有的《性理拾遺》、《近思錄拾遺》。此外,書前有張岱年撰《關於張載的思想和著作》,書后附錄有《行狀》、史傳及各本序文。到目前為止,在張載別集的諸本中,這是最完整的本子。 |
伊濱集 | 王沂 | 元代詩文別集。24卷。王沂撰。王沂文集久佚無傳。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題名王沂《伊濱集》的詩文若干篇,重編為《伊濱集》24卷。卷1為賦、四言詩、五言古詩,卷2—3為五言古詩,卷4—5為七言古詩,卷6為五言律詩,卷7—8為七言律詩,卷9為七言律詩、五言排律,卷10為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言絕句,卷11為七言絕句,卷12為七言絕句、詞,卷13為詔、辭、設問、序,卷14—16為序,卷17為序、說,卷18—20為記,卷21為記、題跋,卷22為題跋、文、贊、銘、碑,卷23為碑、墓志,卷24為行狀、哀辭、祭文。王沂歷躋館閣,屢掌文學之職,廟堂著作多出其手。他與文壇名流傅若金、許有壬、周伯琦、陳旅過從密切,他的詩文風格也與許有壬等人大致相近。在元末社會動亂中,他寫過較深刻地反映現實的作品。從作品內容和實際看,王沂在元代文壇都有一席位置。由于《伊濱集》很早失傳,致使王沂及其作品長期被忽視。 |
養吾齋集 | 劉將孫 | 三十二卷。元劉將孫撰。將孫字尚友。生卒年不詳。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其父劉辰翁的文名擅于宋末,將孫濡染家學,頗習父風。吳澄為作集序,謂其:“浩瀚演迤,自成為尚友之文,如蘇詢之有蘇軾。曾以立序則謂淵源所自,淹貫古今。又說碑志諸文雖傷于繁富,字句亦間涉鉤棘。序事婉曲,善言情款,具有其父所短,也未嘗不具有其父所長?!痹舅氖?。已散佚。今存《四庫全書》本(自《永樂大典》輯出)、清乾隆翰林院抄本(藏于北京圖書館)。 |
養蒙集 | 張伯淳 | 元代詩文別集。10卷。張伯淳撰?!端膸烊珪吩鴵山偠讲蛇M本編入別集類。卷首有至順三年(1332)虞集序、泰定三年(1326)鄧文原序、《謚文》、至正六年(1346)張采題識。據鄧文原序,張伯淳“不喜以藻翰自名,歿后無成稿”,由他的兒子河東宣慰副使張采和長孫張炯訪求遺逸,編次為10卷。卷1為冊、詔、制、表,卷2為序,卷3為記,卷4為碑銘,卷5為銘、贊、箴、說、題跋、卷6為祭文、疏,卷7為古詩,卷8為絕句、五言律詩,卷9為七言律詩,卷10為詞。張伯淳的文章頗受重視,鄧文原在《養蒙集序》中說其為文“恥尚鉤棘,而春容紆徐”?!端膸烊珪偰俊凡毁澇纱苏f,指出張伯淳之文與此“不甚相似”,但認為“其文源出韓愈,多謹嚴峭健,得立言之體”;張伯淳的詩卻被評作“鄙拙殊甚,古體尤劣”。他的集中有《題鮮于伯機所藏黃庭經》一詩,比較古健,但這首詩是趙孟頫所作,被誤收入《養蒙集》中。顧嗣立、王士禛都曾對張伯淳詩提出過尖銳的批評。本集刊本久佚,靠輾轉傳抄流傳到清乾隆年間,《四庫全書》底本殘缺頗甚,雖經清人厲鶚校正,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
仰節堂集 | 曹于汴 | 詩文集。 明曹于汴撰。十四卷。于汴字自梁,安邑(今山西運城)人。萬歷進士。以推官征授吏科給事中,遇事敢言。熹宗立遷僉都御史,佐趙南星主京察。力扶善懲惡,為魏忠賢所斥。崇禎初拜左都御史。嘗從高攀龍、馮從吾講學。有《共發編》等。此為天啟四、五年間(1624—1625)刊本。約十二萬三千字。卷首有高攀龍、馮從吾序。于汴嘗為東林黨人馮從吾作《理學文鵠》序,亦從高(攀龍)、馮二人東林講學。其詩文亦在理學、舉業之間。倍受高、馮二人推崇。高序謂“其文足以定群囂,明學術。詩足以暢天機,流性蘊”。馮序則稱其“非沾沾以文章名家”。有天啟刊本,康熙重刊本,《四庫全書》本。 |
庾子山集 | 庾信 | 十六卷。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倪璠字魯玉。浙江錢塘 (今杭州)人??滴跛氖?(1705)年舉人。官內閣中書舍人。見聞博洽,好為駢體文,又長于史學。著有《神州古史考》、《方興通志文》及《補遼金元三史藝文志》。此編以吳兆宜所箋《庾開府集》合眾手以成。乃詳考諸史,作年譜冠于集首。又旁采博收,重為注釋。其中如《小園賦》前一段本屬散文,而璠以為用古韻。未免失之穿鑿?!稘h書·藝文志》別“栩陽”賦五篇,自是人姓名?!抖虐Ы腺x》乃云栩陽亭有《離別之賦》。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桂華二字,自屬篇名?!榜T馮翼翼,承天之則”二句,乃下章之首;而信《皇帝云門舞歌》乃云“清野桂馮馮”。皆顯然舛誤。璠依違其詞,不加駁正,亦失之附會。然比核史傳,實較吳本為詳。集末彭城公夫人爾朱氏墓志銘、伯母東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銘并考核年月,證以《文苑英華》,知為楊炯之文誤入信集。辨證亦頗精審。有《四庫全書》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湖北先正遺書》本,《四部備要》本等。 |
楊忠愍集 | 楊繼盛 | 三卷?!陡戒洝芬痪?明楊繼盛(1516—1555) 撰。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容城(今屬河北省)人。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進士。歷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劾大將軍仇鸞誤國,貶官。后復起為刑部員外郎改兵部武選司,劾權相嚴嵩十大罪狀,下獄受酷刑,被殺。明穆宗即位后,追贈太常少卿,謚忠愍。著有 《楊忠愍集》。繼盛以經濟氣節自負,不屑于文字,后人重其品行,掇拾其遺稿編為《楊忠愍集》凡三卷。最早為隆慶三年 (1509年)王世貞刻本,后明有蔣如蘋刻本、孫克弘刻本、林士雅刻本;清則有康熙十二年 (1673年) 楊聰??瘫?、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朱永輝刻本,康熙三十七年 (1698年) 章鈺敬一齋刻本以及胡范刻本。這些刻本卷帙有兩種;一種是正集三卷,附錄一卷;一種是將附錄也計入在內共四卷,其內容亦相同,均為奏疏一卷,雜文一卷,詩一卷,附錄則是行狀碑記。今觀是集,其文如其人,以質樸見稱,披肝瀝膽,剛直不阿。其臨刑之前所作《遺囑》雖成于倉促之間,卻洋洋數千言,質樸感人。其對詩詞雖非所留意,卻也時有清新之作。有清康熙年間刻本存世。 |
楊忠介集 | 楊爵 | 詩文集。明楊爵(1493—1549)撰。十三卷,附錄五卷。爵字伯珍,號斛山,以學行名,富平(今屬陜西)人。嘉靖進士。授行人,擢御史。以母老乞歸。服闋起故官。時郭勛用事,歲頻旱,帝日夕建齋醮,不理朝事,爵上疏極諫,帝震怒。下詔獄,前后歷八年始還。卒謚忠介。有《周易辨錄》。是集有十二萬二千余字。正文含奏議、序碑記、傳、書、家書、語錄、祭文志銘雜著各一卷,詩六卷。附錄五卷為后人所編。其奏議如《獄中諫書》據理直諫,詞極剴切?!短幚в洝穭t感人肺腑。家書二十五則,諄諄以忠孝教其子孫,未有一言及私。其詩如《再進酒歌》,《征飲行》等,大抵能直抒胸臆,樸實平易,不事雕繪。有《四庫全書》本。 |
揚子云集 | 揚雄 | 六卷。漢揚雄(前53—18)撰。揚雄,字子云,名揚雄或作揚雄。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其生平詳見《方言》條。著有《琴清英》、《訓纂篇》、《方言佚文》、《揚子法言》等。據《漢書·藝文志》、《隋書·經藉志》、《新唐書·藝文志》皆著錄有揚雄集五卷。原本宋時已佚。宋人愈乃從《漢書》、《古文苑》等書中輯其文四十篇,編次為五卷。明萬歷間鄭樸復加輯錄,增益篇章,分為六卷。清代修纂《四庫全書》即用此本。卷首有萬歷二十三年(1595)九月鄭樸序。全書分為六卷,卷一為《法言》;卷二為《太玄經》;卷三為《方言》;卷四為《上書》,收《諫不受單于朝書》、《答劉歆書》、《答茂陵郭威》、《答譚桓》、《劇秦美新》,又收《解難》、《解嘲》;卷五為賦、頌,賦收《甘泉賦》、《長楊賦》、《羽獵賦》、《河東賦》、《蜀都賦》、《太玄賦》及《反騷》等;卷六為箴、誄、連珠,紀、記等,箴收十二州牧箴和十九官箴,誄只《元后誄》一篇,連珠亦僅一篇。紀、記有《蜀王本紀》、《蜀記》及《琴清英》等。闕文篇目附于書后,如《訓纂》、《家諜》、《繡補靈節龍骨銘詩三章》等。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題為《揚侍郎集》(揚雄仕漢為黃門侍郎),不收《太玄》、《法言》、《方言》,而收其文五十八篇。揚雄是漢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作賦以司馬相如為法式,故其《長楊》、《甘泉》等諸賦,在氣度與格局上皆有追攀、模仿《上林》、《子虛》的傾向。長于模仿而缺乏創造,這正是揚雄賦即此書的缺點。此書有《四庫全書》本。 |
燕石集 | 宋褧 | 元代詩文別集。15卷。宋褧撰?!端膸烊珪吩鴵憬矒岵蛇M本編入別集類。本集的善本主要有數種清抄本,如宋賓王校本、徐時棟校本、方蘭蓀校本等。本集的宋賓王校本卷首有元順帝至正八年(1348)中書省牒文,至順元年(1330)歐陽玄序,至正六年蘇天爵序,至正六年許有壬序,呂思誠序,至正七年危素后序。署宋(宋褧之侄)編次,危素校正。卷1為古賦、四言詩,卷2為五言古詩,卷3為七言古詩,卷4為雜詩、古樂府,卷5為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律詩,卷6—7為七言律詩,卷8—9為七言絕句,卷10為六言絕句、詞,卷11為表、上梁文、祝文,卷12為記、序,卷13為雜著、祭文,卷14為碑志,卷15為行狀、傳、跋。卷末有1卷附錄,收有有關宋褧生平的資料:謚議、墓志、祭文、挽詩等。附錄之后是明洪武四年(1371)何之權跋,洪武十一年呂熒跋。宋褧的詩長于諷諭,力學盧仝、李賀?!端膸烊珪偰俊分赋?宋褧“詞藻煥發,時患才多,句或不檢,韻成牽綴”。然而總目又說:“如斯之類,大抵富贍之過,貪多務得,遂不能刮垢磨光。然武庫之兵,利鈍互陳,論其大體,足為一家,固不以字句累之矣?!彼窝暤奈牟蝗缭?以潔凈溫潤為長。 |
顏魯公集 | 顏真卿 | 詩文別集。三十卷,其中詩一卷。唐顏真卿撰。按魯公行狀,其佐吉州時有《廬陵集》,刺杭州時有《臨川集》,刺湖州時有《吳興集》。但這些集子,歷經五代戰亂,全部亡逸。北宋時,吳興沈侯采掇遺逸,輯編為十五卷,劉敞為之序。此為最早的輯本。后宋敏求廣加采錄,重編為十五卷,目次已非沈氏之舊。南宋寧宗嘉定(1208—1224)間,留元剛以其所得宋敏求殘本十二卷,益以拾遺一卷,又撰《年譜》一卷,并附行狀、碑傳為一卷,仍合十五卷之數。以上諸本皆已不見。今所傳通行本為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錫山安國據吳郡都穆重編十五卷本重梓的《顏魯公文集》十五卷?!端膸烊珪匪占创吮?《四部叢刊》亦據以影印?!端膸烊珪繁居衷霭彩媳疚词盏脑娢淖髌吩鋈搿堆a遺》卷內。后來的不少版本即源自此本,如明神宗萬歷十七年(1589)劉思誠翻安氏本,萬歷二十四年顏胤祚重刻本等。其中顏胤祚本多脫漏舛誤,盡失其舊。顏集遺佚頗多,清德宗光緒三十二年(1906)有《文忠集拾遺》四卷,專收其佚文。今搜集最備之本,當屬清宣宗道光(1821—1850)間黃本驥刊《顏魯公集》,總題三十卷,內多附有關魯公的資料,道光二十五年(1845)黃氏三長物齋有刊本,后收入《三長物齋叢書》。此本包括《顏魯公集》十二卷、《外集》八卷、《書評》十卷、《補遺》一卷?!端牟總湟窊耘庞?。 |
巽齋文集 | 歐陽守道 | 文別集。南宋歐陽守道撰。二十七卷。守道初名巽,字公叔,一字迂文,人稱巽齋先生,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少孤力學,以德行為鄉郡儒宗。淳祐進士, 授雩都主簿。以丁憂歸,后累遷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說書。此集系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約十五萬余字。收文凡二百五十九篇。其文多闡釋儒學,尤深究前代治化興廢存亡之因。 論辯何為慎獨、中庸、忠恕等,持論咸有根柢。有《四庫全書》本。 |
巽隱集 | 程本立 | 明代詩文別集。程本立(字原道,號巽隱)著。有嘉靖元年(1522)吳德翼刻本,題“賜進士嘉興吳昂編輯,同郡庠生馬淮校正”。前有云南布政使司左參議古閩后學林庭昂序。共4卷,卷1、2為詩,卷3、4為文,附錄為狀略。此刻本《四庫全書》館臣原未見,故說“歲久皆散佚”。其實,這刻本今仍存。萬歷元年(1573)濮陽棐得遺稿于其裔孫九澤,囑訓導李詩???再次刻印,也是4卷。前面除林序、濮序外,還有弘治十八年(1525)李廷梧序?!端膸烊珪繁炯匆源丝瘫緸榈妆?。程本立詩文頗受推重。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說:“建文諸臣,文莫過方希直(孝孺),詩莫過程原道。希直之文,取法昌黎,下亦不失為蘇子瞻。原道之詩,刻意杜陵,下亦不失為陳簡齋也?!薄端膸烊珪偰俊吩u論說:“本立文章典雅,詩亦深穩樸健,頗近唐音。不但節義為足重,即以詞采而論,位置于明初作者之間,亦無愧色?!标愄铩睹髟娂o事》評論說:“明初槜李詩人,首推清江(貝瓊),次及巽隱。巽隱詩格渾氣遒,七律尤對仗整齊,固當與嶙峋大節,并留天地?!?/p> |
雅堂文集 | 連橫 | 近代文集。4卷。連橫著。初版本未見。1964年12月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重新編印。該集成稿于清末民初。共收文104篇。其中卷1收論說18篇、序跋31篇。卷2收傳狀12篇、墓志6篇、雜記17篇、哀祭7篇、書啟7篇。卷3收筆記4篇。卷4收筆記2篇。其論說文幾乎全是考證、詮釋、論辯性的文章,學術性很強。序跋、傳狀、雜記文記敘生動,感情真摯,文學色彩甚為濃厚。筆記文大都記載臺灣風土民情及歷史掌故,頗具臺灣地方文獻價值。據其子連震東所藏《雅堂文集》抄本及其他若干手稿整理而成。有1987年臺灣大通書局印行《臺灣文獻史料叢刊》本,收入第八輯。另《雅堂先生文集》、《雅堂先生余集》,有臺灣文海出版社印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本。 |
雪山集 | 王質 | 詩文別集。南宋王質撰。十六卷。質有《雪山詞》已著錄。是集阮《序》稱:聽其論古,如讀酈道元《水經注》,名山支川,貫串周匝,無有間斷。其集原四十卷,久佚,清修《四庫全書》時,自《永樂大典》掇拾排次,厘為十六卷,凡歲月可稽者,附考于題下。卷一至十一為文,有奏議、表、論、序、題跋、記、書、啟、銘、傳諸體凡一百一十篇;卷十二至十五為詩,有賦、雅四首,古體詩五言十一首;七言三十五首;律詩五言七十三首,七言七十二首;五言排律一首,五言絕句四首;卷十六為詞,凡七十五首。另刪除青詞一體,文七篇,未收。質學博而才瞻,故奏札諸篇,詳明剴切,語詞精妙,論理高瞻。有《叢書集成初編》本,《四庫全書》、《武英殿聚珍版書》、《湖北先正遺書》本。另今人欒貴明據現存《永樂大典》輯得清四庫館臣漏棄者一十二條,見一九八三年中華書局《四庫輯本別集拾遺》。 |
雪坡文集 | 姚勉 | 詩文別集。宋姚勉(號雪坡)著,從子姚龍起編。五十卷。封事箋表七卷,講義二卷,賦一卷,詩十一卷,雜文二十八卷,詞一卷。篇首有方逢辰、文及翁序。傳世有清佚名影宋本《姚舍人集》,藏南京圖書館?!端膸烊珪繁驹浴队罉反蟮洹沸Qa,名《雪坡文集》。胡思敬《豫章叢書》本據四庫本???附《補遺》一卷,補詩一首,文四篇;《??庇洝芬痪?《??崩m記》一卷,《??焙笥洝芬痪?正訛拾遺,較為可取,名《雪坡舍人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