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作者 | 簡介 |
---|---|---|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 錢穆 | 錢穆先生的《中國思想通俗講話》成于1955年,最早是一篇講演稿,后經整理編輯出版。該書共分為道理、性命、德行、氣運四個主題,其后又增添了自然、自由等補篇。錢穆在該書自序中就提到,欲通過探究“幾個普泛論題”,分析并闡釋幾個特定名詞的意涵,以此概括出中國傳統思想的輪廓。 |
宋代理學三書隨扎 | 錢穆 | 《宋代理學三書隨扎》為錢穆對宋代理學三書——元代劉因所編《朱子四書集義精要》、周濂溪《能書》及朱熹、呂東萊編《近思錄》——所作的讀書答記,以發揮理學家之共同要義為主,簡明扼要地辨析了枕頭代理學對傳統孔孟儒家思想的闡釋、繼承和發展。書珍附有四篇論文,深入淺出地探計了中國文化、思想之大要、精義。 |
淮南王書 | 胡適 | 《淮南子》是漢高祖之孫準南王劉安與他門下的賓客們集體編寫的一部大型哲學文綜,其正式名稱是《淮南鴻烈》,胡適則稱之為“淮南王書”。胡適的《淮南王書》是他研究這部現在通稱《淮南子》的書的哲學思想的一冊學術著作。1923年3月胡適曾為北京大學的同事劉文典的《淮南鴻烈集解》寫過一篇序言,縷述了從許慎、高誘、莊逵吉、王念孫、王引之、俞樾、孫詒讓到劉文典諸人治《淮南子》的瑕瑜得失,他認為,“叔雅(文典)治此書,最精嚴有法?!?-劉氏此書畢竟只是一部校健考訂、注釋疏解的書,本意不在闡述發明《淮南子》的哲學思想。胡適研究《淮南子》文字校釋多依劉氏《集解》?!痘茨贤鯐肥呛m1930年寫的《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七章中的第五章?!吨袊泄潘枷胧烽L編》從學術意圖來說,一是為回北京大學授課編寫講義,二是為早已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寫續編作準備。但作為第五章的《淮南王書》則受到了特殊處理.1931年就抽出來由上海新月書店排印出版,流行多年,后來紙版歸了商務印書館,故又有商務印書館的重印本。直至1962年初胡適臨終前夕還在撰寫《淮南王書》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的手稿本的序,寫了幾稿,均不滿意,等撒手人寰時仍是殘稿,但這已看出胡適對他的這冊小書的重視與鐘愛。 |
菜根譚譯文 | 洪應明 | 明代洪應明撰。書約成于萬歷年間,共536條。作者從文獻中和口頭流行的語言里搜集了大量的古籍名句、民間諺語、先哲格言、佛家警語,在字句上進行整理加工,使之成為音節和諧、字句整齊的短語,便于誦讀與流傳。主要內容指出人應如何進行自我修養、培養品德意志、處理人際關系、對待人生甘苦、內心安適等等,強調人之“為善”和培養內心堅韌而恬淡氣質的“培根”功夫。此書一出,對清代《昔時賢文》 等書產生了廣泛影響。此為菜根譚原文+譯文 |
淮南子譯文 | 劉安 | 道家哲學名著。因其為西漢淮南王劉安主持編撰,故名?!痘茨献印放c《呂氏春秋》一樣,不是個人論著,而是集體編撰的著作。據《漢書·淮南王傳》,淮南王劉安好讀書鼓琴,善為文辭,不喜弋獵狗馬馳騁,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據《漢書·藝文志》著錄:“《淮南內》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注:“《內篇》論道,《外篇》雜說?!苯癖尽痘茨献印肪褪恰秲葧范黄?。這部書稱為《淮南鴻烈》,“鴻”為大,“烈”為明,意為此書包括廣大而光明的道理?!痘茨献印芬粫w系非常龐雜,大抵以道家思想為主,雜糅儒法陰陽諸家,故《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在“雜家”,而“道藏”又將其作為道家著作收入?!痘茨献印返恼軐W思想不是幾句話能概括的,其中談到過許多哲學話題,如“道”、“氣”、“陰陽”、“太一”等,也談到許多其它的問題,如古代的神話傳說和四時月令等,可以說是一部包羅萬象、網羅古今的大書。此為淮南子原文+譯文。 |
黃書白話文 | 王夫之 | 明清之際王夫之的政論著作。一卷。作于清順治十三年(1656)。分“原極”、“古儀”、“宰制”、“慎選”、“任官”、“大正”、“離合”七篇,另附后序。認為君位“可禪、可繼、可革”,反對“孤秦陋宋”。反對“私神器”的專制主義,提出兵民分治、加重府權、選賢任能、關心民瘼等方針策略。強調“仁以愛其族,義以自制其倫”,認為黃帝軒轅氏的子孫當竭力“凝黃中之絪缊”,“拒閑氣殊類之災,扶長中夏以盡其材”。反映了作者堅持民族氣節,維護民族獨立,反對民族壓迫的立場。收入《船山遺書》、《船山全書》。1956年中華書局將其與《噩夢》合編校點刊行。 |
列子譯注 | 列子 | 8卷。舊題周列御寇撰。原本已佚,今本出于晉人收集。其內容龐雜,多宣揚道家虛無思想,兼言佛儒及神仙之說,但保存了較多的古代寓言,神話及民間故事,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對后世散文發展頗有影響?!读凶印纷⒈疽詴x張湛注最早,有《四部備要》本?!端牟繀部繁绢}作《沖虛至備真經》。 |
禮記譯注 | 戴圣 | 又稱《小戴禮》、《小戴記》或《小戴禮記》。文集。西漢戴圣編。四十九篇,后訂為十二卷。圣字次君,梁(今屬河南商丘)人。戴德之侄,后倉弟子。世稱小戴,為今文禮“小戴學”的開創者。其書本為解釋、補充秦漢以前儒家治禮的傳習資料,亦有古代故事。初,漢代流行兩種輯本,一為戴德輯本,八十五篇,稱《大戴禮記》;其侄戴圣從中精選出四十九篇,即《小戴禮記》。東漢鄭玄為之作注,獨立成書,簡稱《禮記》。 |
儀禮譯注 | 佚名 | 儒家經典之一。簡稱《禮》,亦稱《禮經》或《士禮》。春秋、戰國時代一部分禮制的匯編。十七篇。相傳為周公制作,或謂孔子訂定。實為戰國初至中葉成書?!妒涀⑹琛分惺諙|漢鄭玄《儀禮注》、唐賈公彥《儀禮義疏》。 |
管子輕重篇新詮 | 馬非百 | 馬非百撰。中華書局1979年出版。全書分兩部分:《論管子輕重》論文三篇,《新詮》十六篇。認為《輕重》與《管子》其他各篇不屬同一思想體系,當是西漢末年王莽時代人所作,探討了各篇的基本思想和理論,并以此為指導校釋本文。??睂徤?凡可通之文不輕易改、補、刪、移。提出許多獨立見解,對不同意見進行了駁辯。 |
湖上閑思錄 | 錢穆 | 《湖上閑思錄》是由作者錢穆編寫。該書是由作者在1948年徜佯于湖光勝景中閑思遐想的結晶,分別就人類精神和文化領域諸多或具體或抽象的相對命題。你若太過注意到自然界去,正如行人在大黑深夜的曠野里,老把眼睛張望到無邊的深黑中去,將會使你恐怖,使你惶惑。但有些人又太過看重他個人的生命,當知個人的生命依然是一個自然,一樣的虛實勝過真實,黑暗勝過光明,一樣在無邊深黑中。人類的心智,則偏要在虛空中覓真實,黑暗中尋光明,那只有在人類大群已往歷史文化的累積里面去尋覓。如情與欲、理與氣、善與惡等作了靈動,細膩而深刻的分析與闡發,從二元對立的視角思索了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全書言淺意深,語重心長,既見出史家的沈潛與細密,又見出哲人的深邃和文學家的靈透與光彩、顯示了作者多樣的才華。 |
莊老通辨 | 錢穆 | 錢穆著。本書專為討論莊、老兩家之思想,而辯訂其先后。其在于莊、老兩家之生卒年世,及歷史傳說之種種考訂,則均詳見于《先秦諸子系年》?!独献印窌髡呒俺蓵甏?,為歷來中國思想學術界一大“懸案”。舊說老子在孔子前,近代學人梁任公批評胡適之《中國哲學史》,乃主老子書出孔子后。顧頡剛、馮友蘭兩人從其說,主老子在莊子前。本書作者本著孟子所謂“求知其人、而追論其世”之意旨,梳理了道家思想乃至先秦思想史中各家各派之相到影響、傳承與辯駁關系,言之成理,證據鑿鑿地推論出《老子》書應尚在莊子后。自民國十二年起,前后凡三十八年,歷年遞有發明,共得文十八篇,匯合以成此書 。 |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 梁漱溟 | 梁漱溟著。作者于1920年和1921年分別在北大、山東教育廳的講演記錄編輯而成。19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至1930年,曾先后十次出版發行。1987年,商務印書館又推出初版的影印本。1989年,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一卷,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共五章,申論東西文化及哲學的特質并標書其各自在“世界文化” 中的 “位置”。認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樣法”,“生活就是沒盡的意欲”。由于人生態度的不同和意欲要求的方向的差別而導致西方、中國、印度三方文化的差別。西方文化 “以意欲向前為根本精神”,由此有了個性的伸展、科學的進步、民主制度的建立; 中國文化“以意欲的自為調和折中為根本精神”,成就了中國的藝術和道德; 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為其根本精神”,產生了宗教。西方文化是人類本來應有的第一期文化,中國文化是本來應有的第二期文化,印度文化是本來應有的第三期文化。暗示東方文化優越于西方文化,斷言人類文化發展的終極歸趨是印度文化,而最近的未來文化必定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東方文化之不足在于沒有第一期文化應有的充分發展,是謂之人類文化的早熟。若沒有近代之東西交通,東方文化很可能要長此終古。東西文化的接觸是東方文化的機遇,面對此機遇,中國對未來文化的對策應該是: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態度,絲毫不能容留; 第二,對于西方文化是全盤承受,而根本改過,就是對其態度要改一改; 第三,批評的把中國原來態度重新拿出來。該書因論述東西方文化派的獨特角度,體現了東方文化派回應西方文化的立場,受到廣泛關注。某些觀點,成為現代新儒家的共識。 |
朱子學提綱 | 錢穆 | 1970年錢穆先生因撰寫了《朱子新學案》,“分篇逾五十,全書超百萬言,恐讀者畏其繁猥”,作《朱子學提綱》,“冠于書端,庶使進窺全書,易于尋究”從錢穆先生的《朱子學提綱》,我們可以歸納出朱某理學思想的特性。朱來理學思想是在孔子內在思想性特征基礎上,通過包括茍子、董仲舒、張載、二程等人的演化、橋梁,寓政治、道德與思想意識為一體,“朱子精神氣魄宏大,故能立大規模而兼斯兩者。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到中庸,四通六辟,成此一家”。簡言之,“惟朱子,一面固最能創新義,一面又最能守傳統”,而為集儒學之大成者,充分充分體現了其思想體系的時代創新性、民族文化傳承性、集大成科學理性和經世致用社會大眾性。 |
人心與人生 | 梁漱溟 | 當代中國文化史家梁漱溟關于探討人生問題的學術專著。全書21章。主旨在于從文化史角度論述人生哲學,人心的實質與作用,人與自然的關系等。認為 “人心,應當是總括著人類生命之全部活動能力而說” 。人類生命之全部活動能力,應當從其機體內外兩面來看它。所謂對外一面即: 人在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即有所感受,復有所施為,既有所施為,復有所感受的那些活動能力。作者認為自己一生思想轉變大致可分3期,第1期便是近代西洋這一路。從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來折反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是第2期。從印度出世思想卒又轉歸到中國儒家思想,便是第3期。認為 “古東方文化如印度佛家、中國儒家,均是人類未來文化之一種早熟品; 因為不合時宜就耽誤 (阻滯) 了其應有的 (社會) 歷史發展,以致印度和中國在近代世界上都陷于失敗之境?!?在中國古代,儒墨兩大學派是相反的。墨家是實利主義者,只從意識計算眼前利害得失出發,而于如何培養人的性情一面缺乏認識。儒家則于人的性情有深切體認,既不忽視現實生活問題,又能照顧到生命深處。還認為,“儒家始終站在人生立場上,而印度佛家則否定人生”,超越乎人生立場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以享受豐厚的凈飯王太子,即有室家之樂乃棄家遠走者,深有感觸于人生問題而必求其解決也。此一大心大愿非生命本性向上奮進不已之表見耶?夫亦曰人類要求徹底認識其自己而已,豈有它哉! 作者指出 “孔孟論調太高,只能期之于人類文明高度發達之共產社會?!?一般說來,在社會生命一面之所謂道德既要在盡倫,而人與人的關系隨歷史發展和各方情況卻不一樣,則以適合其時其地的社會要求為準。一時一地社會雖不相同,但從宇宙大生命來看,要求秩序穩定 (社會生產順利進行),又要求有所前進 (改良乃至革命) 卻是同的。當需要穩定時,力求有助于穩定的行事,當需要改革時發動改革,那便合乎時宜,便是道德。 |
論語新解 | 錢穆 | 錢穆撰。凡二十篇,前十篇為上編,后十篇為下編。釋《論語》之義,“語,談說義,如《國語》、《家語》、《新語》之類。此書所收,以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之語為主……當時諸弟子于孔子之一言一動,無不謹書而備錄之可知?!薄罢撜?討論編次義。經七十子后學之討論編次,集為此書,故稱《論語》?!薄皶幸喔接浿T弟子語,要之皆孔門之緒言也”。該書將每篇分若干章,先將此章難字難句加以解釋,然后解說該章要旨,最后將全章譯為白話。說“《論語》一書,乃孔門遺訓所萃,此為中國最古最有價值之寶典”;“孔子距今已逾二千五百年,今之為學,自不能盡同于孔子之時”,但“孔子所開示者,乃屬一種通義,不受時限,通于古今,而義無不然,故為可貴”。解說《論語》平實而多有新義,對歷史上有關《論語》內容的爭論,也在解說中有簡略介紹。 |
傳習錄譯解 | 王守仁 | 明王守仁的講學語錄、信札集,由門人徐 愛、錢德洪等輯成。上、中、下三卷。上、下卷為與門人論 學問答的語錄。中卷為書札,有《答顧東橋書》、《答羅整 庵少宰書》等。全書以問答形式,發展了陸九淵的心學思想。 |
隨巢子 | 隨巢子 | 一卷。周巢子(生卒年不詳)撰。有人認為隨巢系姓氏,或曰隨名巢。墨子弟子。據《漢書·藝文志》墨家類載:“《隨巢子》六篇”?!端鍟そ浖尽?、《舊唐書·經籍志》皆云一卷。宋《崇文總目》未著錄該書,可能亡于宋朝。關于《隨巢子》一書的思想內容,我們僅能從前人的記載中窺知一二?!妒酚洝ぬ饭孕颉ふx》引韋昭注曰:“墨翟之術尚儉。后有隨巢子,傳其術也?!薄段男牡颀垺ぶT子篇》:“墨翟、隨巢,意顯而語質?!鼻迦藢O詒讓說:“隨巢、胡非,則多主于明鬼非斗,與《墨子》七十一篇之旨若合符契?!倍S巢之說兼愛曰 “有疏有而無絕,有后而無遺”,則尤純篤無疵,是知愛無差等之論,蓋墨家傳述之末失。隨巢之學,最得墨翟之真??上г瓡缲?現存的版本有: 清馬國翰輯,一卷,《玉函山房輯佚書》本。明歸有光評 《諸子匯函》本,一卷。清王仁俊輯,一卷,《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本。又,勞格嘗輯此書,十分簡略。孫詒讓《墨子閑詁》后語所輯,最為精詳,可供參考。 |
呂氏春秋白話文譯文 | 呂不韋 | 也叫《呂覽》。先秦諸子散文著作。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寫。共二十六卷,分八覽、六論、十二紀。其著述目的是為秦統一天下進行思想與理論準備。書中內容兼容儒、道、名、法、墨、農及陰陽各家思想?!稘h書·藝文志》列其于“雜家”。它雖匯集眾說,不名一家,其占主導地位者則為道家思想。全書結構安排精工,組織嚴密,藝術上也能兼采戰國各家文章之長,文筆繁縟,善于取譬設喻,形象、生動地說理。其富于創造性的編寫體例與嚴整的結構對后世散文著作的編撰起了典范作用。此為呂氏春秋白話文 |
公孫龍子白話文 | 公孫龍 | 又稱《守白論》。戰國末公孫龍作?!稘h書·藝文志》列為名家。十四篇。西漢揚雄《法言》稱“龍詭辭數萬”?!端鍟そ浖尽妨袨榈兰?稱《守白論》。宋時僅存六篇。據明正統道藏本,次序為《跡府》、《白馬論》、《指物論》、《通變論》、《堅白論》、《名實論》,凡一千九百余字。一說《漢書·藝文志》記載有誤,本為六篇。清姚際恒著《古今偽書考》,以本書漢志所載,隋志無之,而定為后人偽作。首篇《跡府》為傳記,系后人輯錄公孫龍事跡而成?!睹麑嵳摗窞槿珪傉?立“正名”原則?!栋遵R》、《指物》、《通變》、《堅白》為其“正名”原則的具體體現。為研究公孫龍名辯思想的主要材料,在先秦邏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唐至今,注說者數十家。主要有成玄英、王應麟、謝希深、宋濂、楊慎、傅山、陳澧、孫詒讓等人,今人有譚戒甫《公孫龍子形名發微》、王啟湘《公孫龍子校詮》、伍非百《公孫龍子發微》、龐樸《公孫龍子研究》等。 |
韓非子白話文 | 韓非 | 諸子散文名著。戰國韓非撰。五十五篇。法家重要代表著作。宣揚“法治”,主張“法”、“術”、“勢”三者并用,強化中央集權,反映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要求。文章鋒芒銳利,嚴峭峻刻,邏輯嚴密,說服力強,善于運用歷史故事和民間寓言進行論證,形象生動,言簡意賅,對后世政論文寫作及發展影響甚大。此為韓非子白話文! |
新民說 | 梁啟超 | 梁啟超倫理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共20節,敘論;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釋新民之義;就優勝劣敗之理以證新民之結果而論及取法之所宜;論公德;論國家思想;論進取冒險;論權利思想;論自由;論自治;論進步;論自尊;論合群;論生利分利;論毅力;論義務思想;論尚武;論私德;論政治能力;論民氣。陸續發表于《新民叢報》第1號至第12號的《論說》專欄中,收入《飲冰室合集·專集》第3冊第4卷。他把開啟民智,更新民德作為救亡圖存的一要務,提倡中國人要有當家作主的意識,尊重自己的人格,去掉奴隸性,要有天賦人權思想,敢于維護自己的人格和人權;要有自由意識,力爭政治上、思想上、民族上、經濟上的自由,要講公德,關心國家大事;要修明私德,增強民族團結;要有權力、義務思想,克服獨善其身束身寡過主義;要有剛毅品質,去掉畏縮萎瑣、自私自利、殘忍狡偽、傾軋涼薄、混沌茍且的惡行惡德。批判了封建道德,全面論述了自己的道德主張。 |
鬼谷子白話文 | 王詡 | 一本專論言談與謀略的書。舊題鬼谷子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17篇。全書所談都是一些陰陽捭闔之理,其目的在于教人以言辭去說服君長,藉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本書依據《鬼谷子》的權威原著,甄別、博采眾家之長,力求對原文作出精當而曉暢的注釋與翻譯。 |
於陵子 | 陳仲子 | 一卷。舊本題齊陳仲子 (生卒年不詳)撰。據王士禎 《居易錄》記載: “萬歷間學士,多撰偽書以欺世,如 《天祿閣外史》之類,人多知之。今類書中所刻唐韓鄂《歲華紀麗》,乃海鹽胡震亨孝轅所造?!鹅读曜印?其友姚士粦叔祥作也?!薄鹅读曜印房傆嬍?一曰 《畏人》,二曰《貧居》,三曰 《辭祿》,四曰 《遺蓋》,五曰 《人問》,六曰 《先人》,七曰 《辯窮》,八曰 《大盜》,九曰 《夢葵》,十曰 《巷之人》,十一曰《未信》,十二曰《灌園》。該書前有元鄧文原題詞,稱前代《藝文志》、《崇文總目》所無,惟石廷尉熙明家藏,又稱得之道流,其說自相矛盾。書中有王鏊一引一跋,但在鏊文集中沒有收錄,其書系偽作無疑?,F存該書的主要版本有:秘冊匯函本,《廿二子全書》本,《百子全書》本,《子書百家》本,《子書四十八種》本?!秴矔沙蹙帯繁镜?。 |
禮記白話文 | 戴圣 | 是戰國至西漢初儒家學者關于禮儀的散篇論著的匯編,也是儒家經典“五經”之一。又稱《小戴禮》、《小戴記》、《小戴禮記》?!抖Y記》在西漢出現兩種輯本:一為戴德的輯本,其書共85篇,現存39篇:一為戴圣的輯本,其書共49篇。前者稱《大戴禮記》,后者稱《小戴禮記》。此為禮記白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