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作者 | 簡介 |
---|---|---|
梅花字字香 | 郭豫亨 | 詠梅詩集句。前集1卷,后集1卷。元郭豫亨集?!端膸烊珪窊憬U士恭家藏本編入別集類。書首有“至大辛亥(1311)臘八日”郭豫亨自序。前集共有七律50首,后集共有七律50首,這100首詠梅詩全是集自元以前的詩人的詩句。書名取自北宋晏殊詞“唱得梅花字字香”。歷來詩人詞家就喜愛借詠梅寓意,北宋林逋以來,作者開始為詠梅別立品題;南宋遂以詠梅為詩家一大公案。江湖派詩人無不借梅以自重,別號齋館多帶梅字。入元以來,詠梅在詩壇仍十分盛行,文壇巨子劉因《觀梅有感》更是深含寄托之作。郭豫亨亦承宋人積習,“凡見古今詩人梅花杰作,必隨手抄錄而歌詠之”(《自序》)?!端膸烊珪偰俊吩u述道:郭豫亨以集句詠梅,“又辟新境,且屬對頗能工巧”,“存備詩家之小品,固亦無不可矣?!惫ズ嘧匝?“其間句鍛意煉,璧合珠聯,亦有天然之巧者,吾不知其為古作也?!惫ズ嗌讲辉?號梅巖野人,應是由宋入元的遺民,生活于宋末元初,至大年間尚在世。 |
唐宋詩醇 | 乾隆 | 唐宋詩總集。四十七卷。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敕編。高宗性好詩文,常與沈德潛等談論詩文,曾于乾隆三年(1738)編定《唐宋文醇》。后有感于“文有唐宋大家之目,而詩無稱焉者”、“有文醇不可無詩醇”,因選唐宋詩成就突出者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陸游六家,“以見二代盛衰之大凡,示千秋風雅之正則”。此書認為,李杜一時瑜、亮,千古稀有;樂天平易,最近乎情;奇創而不詭乎理者,莫過昌黎;錄此四集,足以觀有唐一代之詩。而宋詩不足以匹唐,僅選兩集,因山谷多生澀,而選蘇詩以示北宋詩壇之功;錄放翁詩以見南渡以后詩之大成。謂六家為唐宋詩中之醇醪實不為過。全書有太白八卷,少陵十卷,樂天八卷,昌黎五卷,東坡十卷,放翁六卷。未作箋注,然每詩后皆有評點語,有引前賢之評,亦有時人所評,均極精煉中意,于理解體味詩作皆有點化作用。此書流傳很廣,多用于家塾學習之課本,故版本頗多。有乾隆十六年武英殿刻本(《四庫全書》據以著錄),此為初刊,臺灣大學有藏。乾隆二十五年內府又刻有四色套印本,圈點品評則更為顯目,臺灣故宮博物院有藏。后世多次重刊,有乾隆二十五年書業堂重刻本,光緒七年(1881)浙江譚鐘麟重刊本和江蘇局本,等等。 |
唐賢三昧集 | 王士禎 | 詩總集。清王士禛編。三卷。錄盛唐四十三家詩四百四十六首,以王維、孟浩然、高適三家分領各卷。自序引宋嚴羽“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和唐司空圖“妙在酸咸之外”的論詩宗旨,并稱“于二家之言,別有會心,錄其尤雋永超詣者”,故所選以王維(一百十一首)及孟浩然(四十八首)二人居多,占全集三分之一以上;李、杜不錄,蓋仿王安石《唐百家詩選》體例。書名“三昧”,指的是超悟、空靈的境界。按士禛論詩,本主神韻之說,此編用意亦在貫徹其詩學主張,以矯正明格調論者專事模擬盛唐人體貌的傾向。但一味宗尚神韻,又不免帶來偏頗。清翁方綱謂其“以盛唐諸家,全入一片空澄澹濘中,而諸家各指其所之之處,轉有不暇深究者”(《石洲詩話》),清喬億譏其“讀古人詩,不于本領作用處求之,專賞其氣味詞調,及一二虛字傳神,以為妙道”(《劍溪說詩》),均切中肯綮。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四庫全書》曾加采錄。另吳煊、胡棠有《唐賢三昧集箋注》,乾隆五十二年(1787)聽雨齋刻本;后黃培芳又在箋注本上加以評點,有光緒翰墨園刻本;余如姚鼐、潘德輿等亦有評點本行世。為此書續編者,清史承豫有《唐賢小三昧集》三卷《續集》一卷,續選唐至德、大歷間四十八家詩六百余首,有抄本流傳;又有周詠棠《唐賢小三昧集續集》三卷,更續選唐貞元、元和以后人詩,抄附《唐賢小三昧集》后。 |
灤京雜詠 | 楊允孚 | 元詩別集。楊允孚撰?!端膸烊珪吩鴵憬U士恭家藏本編入別集類,為1卷本。較常見有《知不足齋叢書》本,為2卷。兩種版本僅卷數不同,內容完全一致,即收入108首七言絕句。所謂的灤京,指元代上都,因有灤河流經,故名。本集詠赴上都的路途見聞、元朝皇室在上都的避暑行幸之典以及詩人的有關回憶。部分詩下有小注,應為作者所加。卷首無序。卷末有羅大已寫于明初的后跋,羅璟寫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的題記。顧嗣立輯《元詩選》,曾將其中100首編入初集。楊允孚以布衣之士自江南來到京師,曾任元順帝宮中尚食供奉之官,集中所收,都是有親身體會之作,系在明初時回憶往事寫以消愁。集中較多新警之句,如“故鄉不是無秋雨,聽過匡廬始愴神”,“不比江南花事早,家家兒女解傷春”,被鮑廷博稱為“尤極風韻”。而且詩及小注涉及的史實,多有可補史書未載之處。本集體裁源于王建《宮詞》;借詩句表現故宮黍離之感,則與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吳自牧《夢粱錄》、周密《武林舊事》用意相同。作者楊允孚,字和吉,吉水(今屬江西)人。本集又名《灤京百詠》。 |
唐四僧詩 | 佚名 | 六卷。不著編者。此集共六卷。所錄皆為唐僧人之詩。包括《靈澈詩》一卷、《靈一集》二卷、《清塞詩》二卷、《常達詩》九卷。據 《書錄解題》載 《靈澈詩》、《靈一集》,皆一卷,而 《清塞詩》 與《常達詩》皆失載?!鹅`澈集》,《靈詩》,《常達詩》前均有宋僧贊寧奉敕所作本傳,而《清塞詩》則無,蓋宋時已遺其名?!鹅`澈詩》前還有劉禹錫序一篇,《文獻通考》也引用。蓋靈澈當時與僧皎然游,得見知于侍郎包佶、李紓,因而來往長安,其名較著,得以求序于名流。然禹錫序其詩,共十卷。此集中僅一卷,可知也是吉光片羽,非其完書。靈澈姓湯,字源澄,越州 (今浙江紹興等地)人。靈一姓吳,廣陵 (今江蘇揚州)人。常達姓顧,字文舉,海隅人。清塞即周樸,其人后返初服,不應列為四僧中。語詳李宏秀集條下,此不詳述。有汪如藻家藏本。 |
廬山集 | 董嗣杲 | 宋詩別集。5卷。董嗣杲著。本集收入的,是詩人在九江任職時所寫的詩。原本久佚,今傳本是清代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所輯出。與《廬山集》同時輯成,并附于一冊的,還有董嗣杲另一詩集《英溪集》,1卷,收入的是詩人在武康任職時所寫的詩。這兩部詩集中所收錄的詩歌以寄情山水為主。宋代亡國前夕,社會殘破、民生凋敝的景象,在詩中時時可見,如《謝村》:“暮役朝行此可停,臨平山色入船青。煙窯慘淡多逃戶,泥井虛園有廢亭?!薄段黠L》寫道:“大江西風三日起,激起怒濤三萬里??妥涌卩淝臒o語,縱有高樓危莫倚?!痹娭辛髀冻龅钠嗤锉瘺鲋?正是時代風貌的反映。從《寄廬山道士》一詩中,又可見作者已經預感到國家將亡,從而表現出消沉的心理:“才懷故里余清夢,方說廬山得好詩。何日與師傳菊酒,劇談浩劫未分時?!薄端膸烊珪偰俊氛f:董嗣杲的詩“吐屬新穎,無鄙俚瑣碎之態,固非江湖游士所及”。 |
唐詩品匯 | 高棅 | 明初洪武間高棅編選的一部比較全面而有廣泛影響的大型唐詩選本。此書廣選全唐一代之詩,諸體皆備,各個時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大都選入,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唐代詩歌創作的全貌。全書凡90卷,共選作者602人,詩5769首,分體編排,計五古24卷,七古13卷(附長短句),五絕8卷(附六言絕句),七絕10卷,五律15卷,五排11卷,七律9卷(附七排)。后又編《唐詩補遺》10卷,附于書后,足成百卷之數。該書卷首附有《歷代名公敘論》,評述有唐一代之詩?!捌溆性u論本人之詩者,則附于姓氏之后;有評論本詩者,則附于本詩之前;有評論本句者則附于本句之下”(《凡例》)。且偶有作者箋注。這些評論對讀者都很有幫助。該書的最大特色在于首次把唐詩分期明確定為初、盛、中、晚四期,并把入選作家和作品,按時期和體裁區分為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變、余響、旁流等九格?!按舐砸猿跆茷檎?盛唐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為接武,晚唐為正變、余響,方外異人等詩為旁流。間有一二成家特立與時異者,不以世次拘之”(《凡例》)。高氏承襲宋人嚴羽《滄浪詩話》之說,提倡規仿盛唐,對明代前、后七子“詩必盛唐”的主張頗有影響。明代館閣皆以此書為宗。 |
唐詩鼓吹 | 元好問 | 詩總集。題金元好問編,元郝天挺注。十卷。錄唐九十六家七律五百九十六首(序稱五百八十余首),為專選唐人七律之濫觴。書前有元趙孟頫、姚燧諸序,說明鼓吹原系軍樂,以“鼓吹”名之,蓋取其音聲“宏壯震厲”。所選中晚唐人居多,尤以五代譚用之為數量之冠,不免輕重倒置;編次紊亂,誤收宋人胡宿詩,亦常為人詬病,致使不少人懷疑此書非出于元好問之手。但書中佳篇實不少,且時有感懷傷時、沉著悲涼之作,《四庫全書總目》謂其“大抵遒健宏暢,無宋末江湖、四靈瑣碎寒儉之習”,并非虛譽。有數種元刻本和明初刻本存世,《四庫全書》亦加收錄。后明廖文炳以郝注較簡略,別撰詳解附其上,成《唐詩鼓吹注解大全》十卷,有萬歷刻本。清錢朝鼒等又以廖解淺陋,削其大半,另增新注,成《唐詩鼓吹箋注》十卷,有順治、乾隆刻本。另外,為本書作評的尚有清錢謙益、何焯《唐詩鼓吹評注》、朱三錫《東喦草堂評訂唐詩鼓吹》、趙執信《手批唐詩鼓吹》、吳汝綸《評點唐詩鼓吹》諸種,各有傳本行世。 |
唐僧弘秀集 | 李龏 | 詩總集。宋李龏編。十卷。選 錄唐釋子“名弘才秀”者五十一家(序稱五十二 家)詩五百首,按人編次。其中選皎然詩七十 首、貫休六十一首、齊己六十首,余各有等差, 大體反映唐僧詩歌創作成就。按唐代僧人有專 集者不過數家,其余散見諸書,此編裒而集之, 于保存資料甚有價值?!端膸烊珪偰俊冯m批評 它“時有不檢”,而亦承認其“采摭頗富”,“收拾 散亡,要亦不能謂之無功”。有南宋寶祐六年 (1258)陳氏書籍鋪刻本藏臺灣“中央圖書館”, 另明萬歷沈春澤刻本和清初毛氏汲古閣刻本, 《四庫全書》亦加采錄。 |
鬼與人心 | 胡也頻 | 現代話劇本集。胡也頻著。上海開明書局1928年4月初版。收話劇4篇:《鬼與人心》(2幕劇。初刊1927年7月7日至12日北平《晨報副刊》)、《瓦匠之家》(獨幕劇。初刊1927年5月2日北平《晨報副刊》)、《灑了雨的蓓蕾》(2幕劇。1927年2月28日作)、《狂人》(3幕劇。初刊1927年7月22日至29日北平《晨報副刊》)?!豆砼c人心》寫北平某財政機關職員唐其濤病休在家,其妻孟素棠為了生活和給丈夫治病,瞞著丈夫到妓院賣淫。唐其濤病愈后逛妓院,同素棠相遇,當面訓斥妻子“不要廉恥”、“自甘墮落”。素棠無比憤怒地控訴舊社會男人對女人的殘酷無情,痛恨自己的犧牲太大了?!锻呓持摇穼懲呓惩跫槻蝗缫獾募彝ド??!稙⒘擞甑妮砝佟穼懬嗄甏髮W生江文輝同慧珠戀愛,遭到慧珠的父親反對?;壑楦赣H強令女兒約文輝在公園同他相見,相見后發現兩家原是世交,而文輝的善于詞令,又很快博得慧珠父母的歡心,一場氣氛緊張的相見變為洋溢著歡樂的結局?!犊袢恕穼懪陕惿钌畹貝壑嗄暌魳芳业とR,但丹萊真誠地愛著她的妹妹梨娜。梨娜也深深地愛著丹萊,又很愛她的姐姐,為使姐姐擺脫痛苦,她寧愿犧牲自己,寫信給丹萊拒絕他的愛情,結果反而導致了曼麗刺死丹萊又自殺身亡的悲劇。 |
唐百家詩選 | 王安石 | 又名《王荊公唐百家詩選》。 詩總集。宋王安石編。二十卷。錄唐一百零四 家詩一千二百余首,按時代先后編次。前有王 氏自序云:“余與宋次道同為三司判官時,次道 出其家藏唐詩百余編,諉余擇其精者,次道因 名曰《百家詩選》?!彼浺灾型硖迫司佣?。其選 王建九十二首、皇甫冉八十五首、岑參八十一 首、高適七十一首、韓偓五十九首,而李白、杜 甫、王維、劉長卿、韋應物、劉禹錫、韓愈、柳宗 元、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隱諸大家、名家皆 不在錄,名篇也多有脫漏,故后人有謂其“去取 大謬”(清王士禛《漁洋詩話》)、“雜出不倫”(清 沈德潛《說詩晬語》)。宋趙彥衛《云麓漫鈔》則 以為王氏選詩所據底本,多系唐代舉子行卷之 作,其膾炙人口者或不見收。宋嚴羽《滄浪詩 話》更指出其書前面部分取自《河岳英靈集》和 《中興間氣集》,讀之盡佳,大歷以后取去方不 愜人意?!端膸烊珪喢髂夸洝氛J為“此書不合 人意,在應有不盡有;至其所取,亦未為冗濫”, 可謂持平之論。有宋刻殘本存世,另清康熙四 十三年(1704)宋犖、丘迥刻本,《四庫全書》曾 予著錄,192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亦加刊行。 |
臺灣雜詠合刻 | 佚名 | 本書合刊劉家謀著「海音詩」與王凱泰、馬清樞、何澂著「臺灣雜詠合刻」兩種?!负R粼姟蛊呓^一百首,皆吟詠臺灣事跡。作者劉家謀,字仲為,一字芑川;福建侯官人。舉鄉薦,以大挑得教諭。初任寧德,繼調臺灣;時當清道、咸之際,在任凡四年。咸豐三年??茳S位倡亂,臺地不靖;家謀力疾守陴,病署卒?!负R粼姟钩捎诙觊g,每首均有自注。首章注云:『壬子(咸豐二年)夏秋之間,臥病連月,不出戶庭;海吼時來,助以臺颶,郁勃號怒,臺似有不得已者。伏枕狂吟,尋聲響答韻之;曰「海音」』?!概_灣雜詠合刻」計有王凱泰「臺灣雜詠」三十二首及「續詠」十二首,統為七絕;馬清樞「臺陽雜興」三十首、何澂「臺陽雜詠」二十四首,皆七言律詩。作者王凱泰,字幼軒,號補帆;江蘇寶應人。同治九年,以廣東布政使升福建巡撫。十三年日兵侵臺事件結束,議移閩撫駐臺,凱泰首請赴臺履勘(奏折見第二二七種「臺案匯錄壬集」);光緒元年五月,抵臺。當時正辦「開山撫番」工作,因撰有「訓番俚言」一篇(見第五一種「臺灣生熟番紀事」附錄)。 |
臺灣詩鈔 | 佚名 | 本書分編二十五卷,乃選抄諸家有關臺灣史事之詩篇輯成。有關臺灣詩篇,除見已刊各種「方志」及第六四種「臺灣詩乘」(連橫撰)外,另見已刊專集者合共近三十種(書目詳本書「弁言」);其余未刊專集與零篇,尚不在少數。由于編刊主旨側重于搜存史料,對于偏具文學價值之詩作難盡收入;因于已刊諸篇以外,選集臺灣史事之詩,作為「補遺」。本書選集原則,以提供兼具史料價值之詩篇為準。凡諷詠臺灣或與臺灣相關之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體詩,均在收羅之列;而于描繪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其輯編方式,系按作者分目;并于每一作者名下,分別綴以略歷。至于分卷,首以時代為先后,次以史事為單元,或參以地區再加劃分;后者如日據時期詩人輩出,又區為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及澎湖等卷次。附錄有二:一、各種未刊詩集序跋;二、「臺灣文獻叢刊」巳刊臺灣詩作索引。 |
古今歲時雜詠 | 蒲積中 | 四十六卷。宋蒲積中(生卒年不詳)編。蒲積中,眉山 (今屬四川) 人。本書之前,宋綬有《歲時雜詠》二十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謂宣獻昔在中書第三閣,手編古詩及魏、晉迄唐人歲時章什,厘為十八卷,現增益為二十卷。蒲積中因其原本,續為此書。書前自序稱:宣獻所集,允稱廣博。然本朝歐陽、蘇、黃諸人逢時感慨,發為辭章,不在古人下。因取其卷目而擇今代之詩附之,名曰《古今歲時雜詠》,鋟版以傳。書中所增唯宋人之詩,而目類則一仍其舊。晁公武載綬原本詩一千五百零六首,而此本二千七百四十九首,比《歲時雜詠》增加了一千二百四十三首,其搜采可謂宏博。自卷一至卷四十二為元日至除夜二十八目;其后四卷則收只題月令而無節序之詩。古來時令之詩,摘錄編類,至清以此本最為完備,不只是歌詠之林,亦典故之藪,實用價值較大。此書有 《四庫全書》本。 |
宋藝圃集 | 李蓘 | 宋代詩歌總集。22卷。明李蓘編。此書選錄宋代詩歌2470余首。卷1至21收作家237人,卷22收釋衲33人,宮閨6人,靈怪3人,妓流6人(《四庫全書總目》漏計1人),共為285人。編者《序》云:“自世俗宗唐擯宋,群然向風,而凡家宋詩悉束高閣,間有單帙小選,僅拈一二而未闡厥美,終屬闕如”,編者以13年的時間編成此書,目的在“見一代之文獻而為稽古之一助也?!贝藭诰庍x體例上并不精當,選錄作家上限始于南唐江為、廖融,下限衍至金朝馬定國、周昂、史肅。作家編排次序混亂,大體上以年代為序,卻又把蘇軾兄弟列在張詠、范仲淹之前,陳與義、呂本中、曾幾列在蔡襄、歐陽修之前,林景熙、謝翱列在陸游之前。入選詩作較多者為蘇軾245首,朱熹242首,王安石201首,歐陽修110首。其次以蘇門四學士入選較多,而范成大8首,楊萬里僅6首。盡管此書編選上有欠精當之處,其網羅一代詩歌之功還是不可抹殺的。一些本無專集或專集失傳的作家,其作品往往僅靠此書得以流傳。有明萬歷刊本,《四庫全書》本。 |
宋元詩會 | 陳焯 | 宋、元詩總集。一百卷。清陳焯輯。陳焯字默公,桐城(今屬安徽)人,順治壬辰(1652)進士?!秶瘯溯嬄浴肪矶庞袀?。其書前六十卷為宋,得四百八十多人,錄詩三千一百五十多首;卷六十一至六十五錄金人一百三十多人,詩四百五十多首;后三十五卷為元,得作者二百六十多人,錄詩三千七百首。此書旨在輯錄散篇零什。蓋自明中葉以后,宋、元諸刻,月銷日亡,輯者恐自茲日益散佚,乃廣為搜求輯錄。其所輯之詩和一些詩的作者,在當時已鮮為人知。輯者對傳播和保存宋、金、元詩起了作用。輯者改正了潘是仁《宋元詩》、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中的一些明顯錯誤,對于入輯詩人,考其里居出處,可資考證。然其疏漏之處亦頗多:如徐致中、徐璣本為一人,今分而為二;王澮、程自修、冉琇、元吉、孟鯁、張金娥等為金人,今入于宋;《和陸放翁見寄》、《范大參入覲頗愛鄙作以詩謝之》乃姜特立詩,今入于姜夔。所輯詩不注出處,亦為本書不足之處。盡管如此,其搜輯之功仍不可沒。本書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程仕刊本、《四庫全書》本。 |
宋詩鈔(四庫本) | 吳之振 | 一百六卷。清吳之振編。本書是作者不滿明代前后七子“尊唐抑宋”,故搜集宋代詩人專集,選刻此書,以展宋詩全貌,顯 “宋詩之長”。收詩人一百家 (其中十六家有目無書),收詩一萬二千余首。所收宋人詩作,原已成集者按時代先后為序。原已成集但選詩不滿五首者與原未成集者另為一編,附在全集之后。每集之首列有詩人小傳。入選諸作,不加批點,不另品題?!端卧娾n》的編選,是向 “尊唐抑宋”潮流的一種挑戰。吳之振在 “序”中說: “宋詩 ‘向無總集,亦無專選’,‘故今之黜宋者,皆未見宋詩者也’?!彼麄兙庍x《宋詩鈔》,正是為了讓“天下黜宋者得見宋之為宋?!币虼?《宋詩鈔初集》的編選,對清初的“唐宋詩之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書成之后,流傳甚廣。但書中存有明顯疏誤,鈔選詩中漏錯互出,對卷帙繁多的別集,往往前詳后略。然詩的藝術風格專主宋人,“出入于宛陵 (梅堯臣)、東坡 (蘇軾)、山谷 (黃庭堅) 諸家?!?徐世昌《晚晴簃詩匯》)但同時注意避免許多宋詩佶屈聱牙、生硬艱澀的毛病。題材上多為寫景、酬贈之作,山林詩最有名,也有一些反映現實的篇章,如 《常州歌》之一:“下車容易上車難,水到田頭漸漸干。莫憚苦辛齊著力,十分收得總輸官?!斌w裁上,以七言絕句見長。描寫風俗的《課蠶詞》十六首被稱為絕唱。版本有1914年,李宣龔校補了其中的缺文,計五十八家七百二十八字,由商務印書館排印出版; 有康熙十年(1671)吳氏鑒古堂刻本; 1914年上海涵芬樓影印本;1935年商務印書館 《萬有文庫》 (第二集) 本; 《四庫全書》本。 |
宋詩鈔 | 吳之振 | 詩選集。一作《宋詩鈔初集》。清呂留良、吳之振、吳自牧編選。吳之振(1640—1717),字孟舉,別號黃葉村農,石門(今浙江桐鄉)人。平生銳意于詩。事跡分別見《碑傳集補》卷三六。自牧乃之振之侄。清初,自明代弘治以后盛行的“尊唐黜宋”的詩風還有影響。于是,黃宗羲、呂留良、吳之振、陳訏等倡宋詩。呂、吳有感于宋詩“向無總集、亦無專選”(《凡例》),有感于“宋人之詩變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盡,精神獨存”,其“取材廣而命意新”,極欲使“天下黜宋者得見宋之為宋”(吳之振《序》),乃編選此集。選刻始于康熙二年(1663),高旦中、黃宗羲亦參與搜討勘訂,最后由吳氏叔侄編定。原擬選一百家,劉弇、鄧肅、黃幹、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馮肘行、岳珂、嚴羽、呂定、鄭思肖、王柏、葛長庚、朱淑真有目而無詩,實為八十四家。每家系以小傳,并為品評與考證。選刻完成于康熙十年。此集對宣傳宋詩和端正對宋詩的認識,起了重要作用。其評語常有獨到之處。其不足之處:對于卷帙繁多的別集,往往鈔得“前詳后略”,入選詩中,間有誤入,詩題下小注往往誤入詩題。1914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康熙十年原刊本此集,由李宣龔校補此集缺文,補七百二十八字。李復自吳興劉翰怡處得別下齋舊藏本管庭芬、蔣光煦《宋詩鈔補》;其書既補選原缺十六家之詩,又少量補選其他各家之詩,于1915年由商務印書館排印問世。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此集排印標點本,就包括了《宋詩鈔補》。 |
宋詩鈔補 | 管庭芬 | 宋詩總集,八十六卷,清管庭芬抄補。庭芬(1797~1880)字培蘭,又字子佩,號芷湘,海寧(今屬浙江)人,諸生,博覽群書,長于史地之學。此書意在補吳之振等人所編《宋詩鈔》中有目無書者有十六家,另外對于入選《宋詩鈔》中的大家詳前略后的情況做一些補救———對于《宋詩鈔》的“略后”作了增補。書中共收錄詩歌二千七百八十首,作者八十五家,《宋詩鈔》有目無書,《龍云集》等十六家全部補齊,湊足一百之數。其他五十九家雖為吳書所收,但其佳篇未能入吳書者,此書亦予補入。如歐陽修之《明妃曲和王介甫》,王安石之《桃源行》《泊船瓜州》《送和甫寄吳氏女子》,文天祥之《正氣歌》等皆在搜補之列,每集之前附有作者小傳。此書之缺點在于,管庭芬所補入的一些篇章是《宋詩鈔》選剩的篇目,并非什么名篇佳作。也有許多作者別集的補抄,并非取之于該作者的集子,而是抄自《宋詩記事》、《宋百家詩存》等總集,如《南陽集補鈔》《玉楮集補鈔》等,就是如此。有商務印書館民國間涵芬樓排印本。中華書局1986年排印出版《宋詩鈔》,后附《宋詩鈔補》。 |
宋百家詩存 | 曹庭棟 | 宋詩選集。二十卷。清曹庭棟編選。曹庭棟字六圃,自號慈山居士,嘉善(今屬浙江)人。諸生,中年后絕意仕進,《清史列傳》卷七二有傳。此書入選者百集,每集一家,已見《宋詩鈔》者不收。始魏野《東觀集》,終僧斯植《采芝集》。北宋十馀家,南宋八十馀家。存詩十首以下者不收。所采之集,當時均屬僻書,抄本居多,于其訛誤有所訂正。曹氏論詩,“專主性情”(袁枚《隨園詩話》),從真性情出發,選了不少有真情實感、藝術性較強的詩篇。其評詩亦往往卓有見地。如謂郭祥正詩“不特句調仿佛太白,其氣、味竟自逼真”,言宋人所未言。又謂華岳詩“脫口豪縱,多破膽險句,錘煉處又極冶衍遒麗”,指出他的詩不同于江西詩派和江湖派。書中小傳偶有訛誤,如稱《秋堂遺稿》撰者柴望為南宋高宗時人,實則為南宋末人。本書刊于乾隆六年(1741),《自序》說二十八卷,實為十二卷?!端膸烊珪分浐?改為四十卷。有清乾隆曹氏二六堂刊本,作二十卷。 |
松陵集 | 陸龜蒙 | 唐詩總集。十卷。唐陸龜蒙編集皮日休、陸龜蒙蘇州唱和詩,皮日休作序。吳郡松江,又名松陵,因以名集。懿宗咸通十年(869),皮日休為蘇州刺史崔璞從事,陸龜蒙攜詩相訪,往復唱和,凡一年,得詩六百五十八首,又附以崔璞及吳中名士之作,編為十卷。是集按往體詩、今體詩、雜體詩、聯句問答分體編排,或抒寫用世之志與壯志難酬之感慨,或描繪山水景物,表現隱逸生活之情趣,或談玄說道,詠物唱酬,足以見出皮、陸當時“道義志氣、窮達是非,莫不見于是”(《松陵集序》)。清王夫之評曰:“皮陸松陵唱和詩,奕奕自別,巧心佳句,誠不可掩?!?《唐詩評選》卷四)而賀貽孫則謂“必欲炫才斗巧,以駭俗人,則亦過矣”(《詩筏》)。元、白以后,皮、陸為唱和詩之巨擘,對宋以后之詩歌創作影響很大,故此集能流傳不衰,《新唐書·藝文志四》、《崇文總目》、《直齋書錄解題》等均有著錄。舊有明劉濟民弘治壬戌(1502)刊本,都元敬序。近人陶湘翻雕汲古閣影宋鈔本,最為精審。 |
終身大事 | 胡適 | 作者胡適。1919年3月發表于《新青年》6卷3號,附有作者的序和跋。作者說原是應朋友之約用英文寫成,后譯成中文。是中國最早的話劇作品之一。劇本描寫一個中產家庭的獨生女田亞梅為爭取婚姻自主而離家出走的故事。亞梅留學歸來,自主選中了多年在一起的朋友陳先生。田太太卻求簽算命,說命相不合、八字相克,因此反對。最后亞梅趁父母離屋吃飯,留下字條出走。留言說“這是孩兒的終身大事,孩兒該自己決斷,孩兒現在坐了陳先生的汽車去了,暫時告辭了?!贝藙∈窃谖逅倪\動前后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劇情比較簡單。但反封建的主題鮮明,被公認為明顯受易卜生的影響,它的出現對以后的社會問題劇的創作和演出有推動意義。 |
陵陽集 | 韓駒 | 詩別集?;蚍Q《陵陽先生詩集》。四卷。宋韓駒撰。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韓子蒼集》三卷,并云:“王黼嘗命子蒼詠其家藏《太乙真人圖》詩,盛傳一世。宣和間,獨以能詩稱云?!笨芍巳肀緸樵娂?。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陵陽集》所五十卷,另錄詩集《陵陽集》四卷、《別集》二卷?!端问贰に囄闹尽分洝读觋柤肥寰?、《別集》三卷。這些卷次不同之本,皆軼?,F傳四卷本之《陵陽集》乃取自黃汝嘉于南宋寧宗慶元(1195—1200)年間所刻《江西詩派》?!吨饼S書錄解題》著錄《江西詩派》一百三十七卷、《續派》十三卷?!端问贰に囄闹尽分泤伪局小督髯谂稍娂芬话偈寰?、曾竑《江西續宗派詩集》二卷。因今存韓集乃明末從江西詩派總集中所抄,故卷首次行有“江西詩派”四字,卷中語涉宋帝皆空格,尚存舊式?!端膸烊珪匪占创吮?。清末宣統二年(1913)沈曾植刊江西詩派韓駒、饒節二家集,刻《陵陽先生詩》四卷、《??庇洝芬痪?。 |
宋五家詩鈔 | 朱自清 | 宋代詩歌總集。今人朱自清選注。所選五家為梅堯臣、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此書原名《宋詩鈔略》,本是朱自清講授宋詩時所用的課本,所選詩作皆出自《宋詩鈔》。初未加注釋,故未收入朱氏全集。后由選注者手抄為5卷,題為《宛陵詩鈔》、《歐陽文忠詩鈔》、《臨川詩鈔》、《東坡詩鈔》、《山谷詩鈔》。作者名下首列詩人小傳,其次列歷代詩話中與作者有關的資料,然后列詩,每首詩后加注釋。其注多引原始材料,淺近字義與讀音,用夾注的方式,隨詩而列。書成之后,并未印行,直至1981年才正式出版,合編一集,改名《宋五家詩鈔》。書中選梅堯臣詩21首,歐陽修詩16首,王安石詩31首,蘇軾35首,黃庭堅33首,共136首。此書列為朱自清古典文學專集之四,與《十四家詩鈔》接續而下。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 |
敦煌歌辭總編 | 任中敏 | 歌辭總集。任半塘編著。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三冊。本書合敦煌歌辭總集與理論研究于一編,從敦煌所寫卷冊約二百四十件內,輯錄歌辭(連補遺)約三百馀首,附見辭約五十馀首,分為七卷,一卷為《云謠集雜曲子》,二卷至六卷按歌辭體制,由簡而繁之發展,分為曲子、普通聯章、重句聯章、定格聯章、長篇聯章,各體均占一章。一至六卷總標目為“雜曲”,七卷為“大曲”。每首歌辭(或聯章、或大曲套)之前,均有“前載”五項:曲調名或失調名、原題或擬題、首數、原寫本編號、作者姓名。理論研究附見于歌辭之前后,重在疏證和闡釋。全書卷帙浩繁,收錄頗為詳備,是編著者在其《敦煌曲校錄》基礎上的進一步增訂和完善之作,是迄今最為完備的敦煌歌辭總集。無可正者,姑付闕如,亦不妄解。對于研究敦煌歌辭及通俗曲調,頗具參考價值。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