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作者 | 簡介 |
---|---|---|
吳下諺聯 | 王有光 | 4卷,清王有光撰。此書初刻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本書在清代的眾多筆記中較為別致,專采吳中俗語諺語,逐條加以解釋,亦莊亦諧,俗不傷雅。全書分為啟目、正目、續目、末目4個部分,共集諺語及俗語304條。啟目首列開盤笑、回味甜、十樣錦、百丑圖、步步高、只只好6條俗語,實際上相當于本書的凡例,作者有感于編書者“先序文,次凡例,繼之以目錄,正文未入,閱者色倦矣”,因此他編集諺語,使街談巷議,多作格言,是為回味甜”;其中嘉言懿行,“擬之曰十樣錦”;含譏寓諷,“擬之曰百丑圖”;書中所錄諺語自2字至12字,“自短而長,挨次錄之,若歷階然,故曰步步高”;每條諺語,“莊者取其醇正,諧者賞其風流,各適其可,故曰只只好”。書中的許多諺語反映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如“勢敗奴欺主”,“神衰鬼弄人”,“人直不富,港直不深”,“宰相家人七品官”,“朝里無人莫做官”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清代社會的真實狀況。有些諺語寓意深刻,發人深思,如“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就揭示了一個真理。作者在對諺語的解釋中有時還對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敗有所揭露,如“紗帽底下無窮漢”一條注解:“朝紳州縣,多不肖人員,不特居官者簠簋不飭,一切官之父族、母族、妻族,甚至婢妾族,以親及親,坐幕立幕,皆在紗帽底下。糧制巨斛,餉勒浮收,詞訟通關節,饋送索門包,肉食羅綺,挾妓呼盧,無所不至,故曰無窮漢?!北憩F了作者的正義感。此書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與李光庭《鄉言解頤》合印為1冊。 |
清河書畫表 | 張丑 | 一卷。明張丑撰。此表是記張丑家累世所藏書畫。前有自序,稱其始祖號真關處士。那時便開始收藏書畫,時有黃庭堅、劉松年等人真跡,后散佚無存。其高祖出于明代書家沈度、沈粲兄弟之門,其曾祖也曾與沈周游,其祖與父都與文征明父子為姻婭之好??梢姀埑笾业拇_淵源有自,所以他特以鑒賞而聞名于世。張丑又說他作此表時,家事已中落,書畫已都賣盡,故此書是追其名以記之。表中所列,以時代為經,以世系為緯。第一格為其高祖張元素所藏,第二格是其曾伯祖張維慶、曾祖張子和所藏,第三格為其祖張約之、叔祖張誠之所藏,第四格為其父張茂實所藏,第五格為其兄張以繩所藏,第六格是張丑自藏,第七格是其侄張誕嘉所藏。時代是上至晉,下至明,作者共八十一人,書畫帖四十九件、圖一百一十五件。其中多有名跡。此書主要版本有:知不足齋別刊本、《翠瑯玕館叢書》本、《述古叢抄》本、《藏修堂叢書》本。 |
紹熙州縣釋奠儀圖 | 朱熹 | 禮書名。南宋朱熹撰。1卷。書成于紹熙五年(1194)?!墩臀宥Y新儀》中本有《州縣釋奠文宣王儀》1卷,此書的印本也曾頒降各州。但南渡后印本亡失,遂使州縣釋奠無所依據。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軍,奏請頒降《五禮新儀》中之《州縣釋奠儀》。及頒下,發現其中多有抵牾,如依靖康詔書王安石當降在從祀之位,而所頒之本卻仍以其配享。如此之類,難于施行,因奏請修改,未果。紹熙五年,始得朝廷定議行下,但吏文重復繁冗,幾不可讀。朱熹乃為鉤校刪剔,勒成定式。此書首列有關指揮數通,示人以所有修改系斷自朝廷,非逞私意。次列釋奠儀,儀注雖以《政和五禮新儀》所載者為準,但其抵牾處均加以修改。最后是釋奠所用禮器圖,圖凡19,附釋文,具言其體制,一以政和中議禮局所造禮器為法式。后世釋奠文宣王,雖儀注少有損益,而所據率本此書。此書原本之從祀當有王安石,而今本無之;當無程顥、朱熹等人,而今本有之。這表明后人隨時損益,今書已非原本。 |
琴議 | 劉籍 | 一名《琴義》。琴論專著。北宋劉籍撰。1卷。籍自稱“野人”,當為隱居未仕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與《宋史·藝文志》皆著錄。宋何薳《春渚紀聞·雜書琴事》亦言及此書。收錄于南宋嘉定間田芝翁所編《太古遺音》中。書中論述音樂有“聲、韻、音”三個層次:“夫和而鳴者,謂之聲”;“參敘相應,謂之韻”;“韻而成文,謂之音”。又論述“志、言、文、音”的關系:“夫人志于所守,蘊積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謂之文;文又不盡,謂之音?!惫室魳纺艹秸Z言文字而述志抒情,其感人尤深。此外還分析了音樂的“德、境、道”。所謂“德”是指風格技巧:“夫聲意雅正,用指分明,運動閑和,取舍無跡,…參韻曲折,立聲孤秀,此琴之德也?!薄熬场敝笜非男蜗笠饩?“如遇物發聲,想象成曲,江山隱映,銜落月于弦中;松風颼颼,貫清風于指下,此則境之深矣?!薄暗馈眲t是樂曲所展現的情志品格:“又若賢人烈士,失意傷時,結恨沉憂,寫于聲韻,始激切以暢鬼神,終練德而合雅頌,使千載之后,同聲見知,此乃琴道深矣?!比齻€境界漸次遞進,而道則是音樂的最高境界。此書對研究宋代音樂思想有一定參考價值。 |
相鶴經 | 浮丘 | 宋代李浮丘撰。該經為一篇文章,運用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之術談鶴,其中指出:“鶴之上相,瘦頭朱頂,露眼,黑睛,高鼻,短啄,?頰,耳,長頸,竦身,鸞膺,鳳翼,雀舌,龜背,鱉腹,軒前,垂后,高頸,麄節,洪髀,纖指;此相之備者也。鳴則聞于天,飛則一舉千里。鶴二年,落子毛,易黑點,三年產伏,復七年羽翮具;復七年飛薄云漢;復七年舞應節;復七年,晝夜十二時鳴中律;復十年不食生物,大毛落,茸毛生,乃潔白如雪,或純黑,泥水不能污;復百六十年,雌雄相視而孕; 一千六百年,飲而不食,胎化產,鸞鳳同為群;圣人在位,則與鳳凰翔于甸?!蔽哪┯型醢彩鯇幨暾乱蝗崭接?“此文李浮丘伯授王子晉。崔文子學道于子晉,得其文,藏嵩山石室,淮南公采藥得之,遂傳于代?!?/p> |
頖宮禮樂疏 | 李之藻 | 十卷,明李之藻撰。之藻字振之,仁和人。萬歷戊戌進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是編首列頖宮祀典,次列儀注,次列名物器數,共成八卷。第九卷為啟圣祠及名宦、鄉賢祠,附以鄉飲酒禮。第十卷附以鄉射禮。其中如釋奠儀之散齋、演樂、滌牲諸禮,及時祭儀注,皆《明會典》及《南雍志》諸書所未載。又迎神樂章,謂明制本宋舊,一成三成,相沿不易。其樂章諸譜,配以六律者,唯填工尺一字,頗能得其源流。蓋樂律自宋仁宗時始省去坐、立二部,及堂上、堂下之分。南宋諸儒,又以舊樂加平減之制,無高上、高尺之律,於是所用者惟中和韶樂。明代實沿其制。之藻所譜,又注明時俗之一凡、清凡諸調,與舊調相合者,分毫不爽。又於琴瑟操縵之法,別成一譜。其琴譜不越松風閣之舊規,以數音譜出一字,少用鉤剔。蓋欲近於和緩,以和韶樂。瑟譜則以六律為主,行遲其聲以應節,又與元熊朋來《瑟譜》之一聲一字者迥殊。蓋歷律皆根於數。之藻嫻於算法,世所行《天學初函》,即其所刻。故因數制律,足自為一家之學。其末卷載鄉飲酒禮兼及鄉射禮者,明初之制,猶行射禮於頖宮。迨其中葉,此禮遂廢。故《明會典》及《南雍志》諸書載之不詳。之藻稽古證今,考辨頗為賅悉。惟《褒崇》一門,僅采史傳,不及馬端臨《學??肌分畟?。又《儀器圖》內犠尊諸制,既不本於《三禮圖》,又不以《考古》、《博古》諸圖證其異同,僅以時俗陳設者為準,未免稍略。然禮以時王所制為定,是亦自有其義焉,未可盡非也。 |
白話百戰奇略 | 劉基 | 十卷,一百篇(條),三萬馀字。亦稱《百戰奇法》、《新編百戰百勝合法引證》、《決勝綱目》等。原作者不詳。北宋專論戰法的兵書。明楊士奇《文淵閣書目》始著錄。茅元儀曰北宋人所撰,“宋有《百戰奇法》,繼有《百將傳》”(《武備志·戰略考》)。估計此書又于南宋末整理過一次,明《韜略世法》收入此書,題“宋謝枋得編輯”。清人翻刻時偽托曰明劉基撰。該書以兵學理論與歷代戰例相互印證的形式編撰。其首列作戰之名稱為目,如“計戰、謀戰、間戰……忘戰”,共一百目。每目之下則先作理論闡釋,并從《武經七書》中引一句作結。之后便選一戰例詳加解說,以與理論部分相發明。全書所論較為廣泛,涉及到古代兵學中提出的主要用兵原則和作戰方法,加之在體例上理事結合,條貫清楚,簡明易懂,頗具特色,故明以來多為世人所歡迎?,F存有明李贄刻《武經總要》附刊本、明二卷單行本、明《韜略世法》刊本、清《帷幄全書十四種》抄本、清《水陸攻守戰略秘書七種》刊本等。 |
說文解字 | 許慎 | 簡稱《說文》。文字學著作。漢許慎撰。15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部次分明、推本求源的文字學巨著,在世界語言學史上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正文14篇,敘目1篇,后人以其篇帙繁重,每篇厘為上下,成30卷,今通行大徐本即如此。收字9353個,重文1163個,解說133441字。字頭和重文用古籀篆,解說用隸書。設540部首,始一終亥,據字形的相近排次;每部所收字,據字義的關聯引申排次。每部終了,合計文數、重文數;每篇完了,總計全篇部首、文、重文、解說數,加以標明。解說,先釋義,次釋形,后釋音;于形音義不明瞭者,則標以“闕”字待考。此書首創部首統字法,至今編纂字典還在承用;保留了1萬多古字,可資研究漢字歷史以及考求甲骨金文;首次為六書發凡起例,開形音義互求先河;保留大量古音、古訓,古制材料,于訓詁學、音韻學、考古學必不可少。不足之處:說解形義均有失誤,有時帶有封建色彩,編排體制和部首設立不夠嚴密?!墩f文》書成后,即為著名學者鄭玄、應劭等稱引,歷代研習不斷,至清達到全盛,專家數十人,專書數百種,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被稱為“《說文》四大家”。近人丁福保輯錄研究著作二百余種,成《說文解字詁林》,有此一編,諸家之說皆得披覽。近世研究《說文》,多以甲骨金文互證,取得新的進展。許書原本久佚,今日得見最早之本為唐寫殘本,通行完本為二徐本。小徐本以道光間祁?藻刻本為精,大徐本以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本為好。孫刻保留宋本舊式,但眉目不清,訛誤仍舊。清同治間陳昌治據孫刻改為一篆一行本,又加校錄,才使全書眉目清晰,開卷了然。1963年中華書局據此縮印,并于篆首填加楷體,卷末附新編檢字,方便讀者,流布頗廣。 |
琴旨 | 王坦 | 二卷。清王坦(生卒年不詳)撰。王坦字吉途,南通(今屬江蘇)人。王坦作此書,本照《律呂正義》的宗旨,而加以推究闡明。其五聲數論琴之說,認為絲樂弦音,應當以五聲之數定其絲綸多寡之數為體,徽分疏密之數為用,不可以用黃鐘九寸、太蔟八寸之說為準。其解黃鐘均以仲呂為角之疑說、三弦獨下一徽說、五弦獨上半徽說,泛音四準說、調宮轉調說都言之成理,頗有見地。王坦在清代論琴諸家中可謂有創見者。是書有《四庫全書》本。 |
律呂成書 | 劉瑾 | 二卷,元劉瑾撰。瑾有《詩集傳通釋》,已著錄。是書以候氣為定律之本,因而推其方圓周徑,以考求其積分。蓋瑾之學篤信宋儒,故其注《詩》守朱子之說,不逾尺寸。其論樂守蔡氏、彭氏之說,亦不逾尺寸也。瑾合二家之書,反覆推衍以成是編,較諸古人之神解,誠未必窺其精微。然宋儒論樂,所見不過如此。有元一代,著述尤稀,《律呂成書》猶不甚支離者。長短兼存,以資考訂,固亦不妨姑備一說云爾。 |
中國佛教史 | 蔣維喬 | 蔣維喬著,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收入上海書店1989年版《民國叢書》第一輯中。為近代中國最早出版的中國佛教通史,系依據日人境野哲《支那佛教史綱》(史一如于1923年譯為《中華佛教史》,為武昌佛學院教材)編寫,予以改正、補充,補續了十二、十七、十八三章。分四卷,共十八章,系統論述自漢至民國中國佛教流傳的軌跡,蔣氏自撰近世佛教之二章,尤有草創之功。 |
韻略易通 | 蘭茂 | 中國音韻學著作。蘭茂撰。有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吳允中刻本、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高舉刻《古今韻撮》本、清康熙二年(1663)李棠馥刻本等。蘭茂(1397—1496),字廷秀,云南嵩明人。中國明代醫學家、語言學家。本書分韻類為20、聲類20、其劃分的根據是:“凡字有宮、商、角、徵、羽五音,有平、上、去、入四聲,四五相乘而為二十。牙、齒、舌、喉、唇又凡五用,每一字母子翻切,必四言而成字,四五相乘亦為二十。故此編橫有二十母,縱有二十韻,其陰、陽出入亦均分而兩之,皆自然而非強也?!?(凡例)其20韻類為:東紅、江陽、真文、山寒、端桓、先全、庚晴、侵尋、緘咸、廉纖、支辭、西微、居魚、呼模、皆來、蕭豪、戈何、家麻、遮蛇、幽樓。其中前10韻平、上、去、入四聲俱全,后10韻無入聲。聲母20類是用《早梅詩》的形式概括的:“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泵恳粋€字代表聲母相同的一類字,因此這20字的詩便代表了20類聲母。本書為便于兒童識字而編,在字形、字義方面都講求便捷,在字音方面完全以當時云南方言的實際語音為準。作為韻書,對于研究云南方音的演變以及當時北方話的實際語音狀況有很大價值,對研究《中原音韻》也有參考意義。特別是首次采用詩歌形式標舉聲類在中國音韻學史上具有獨創意義。 |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 胡適 | 現代文學論文。胡適作。發表于1918年4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4號。胡適自《文學改良芻議》發表后,進而認識到不能只否定舊文學,還必須建沒新文學,為此而寫了本文。文章把原先的“八不主義”歸納為肯定式的4條:一、要有話說,方才說話;二、有什么話,說什么話;三、要說我自己的話,別說別人的話;四、是什么時代的人,說什么時代的話。并提出建設新文學的宗旨:“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闭J為中國兩千年來沒有真正有價值的有生命的文言文學,因為都是用已經死了的語言文字做的。一切語言文字的作用在于表情達意,達意達得妙便是文學。而用死文言的人,硬要把自己的意思翻成幾千年前的典故,把感情譯為幾千年前的文言,所以“死文言決不能產出活文學”。該文以為要創立標準的國語,先要有國語的文學。中國將來的新文學用的白話就將是標準的國語。提倡新文學的人可先不必問今日有無標準的國語,而是努力去做白話的文學??杀M量采用古代白話小說的白話,有不合用的便不用,有不夠用的便用今日的白話來補充,有不得不用文言的就用文言來補助。又提出創造新文學的3個步驟:工具、方法和創造。文學的工具便是白話。要多讀模范的白話文學。要用白話作各種文學。文學的方法首先是收集材料,要拓寬題材,要注重實地觀察和個人的經驗,要有周密的構思和豐富的想象。其次是結構。要講究剪裁、布局和描寫。而獲取高明的文學方法的道路,是趕緊多多翻譯西方文學名著。只有工具運用純熟自然,又熟練掌握方法,才能創造新文學。本文對新文學的建設具有深遠的影響。 |
論畫 | 顧愷之 | 中國畫評論著作。舊稱《魏晉勝流畫贊》。東晉顧愷之撰。全文共二十條,第一為論畫之難易,其余各條是對兩晉時期衛協、戴逵等畫家二十一幅畫作的評論著錄。即:《小列女》、《周本記》、《伏羲》、《神農》、《漢本記》、《孫武》、《醉客》、《穰苴》、《壯士》、《列士》、《三馬》、《東王公》、《七佛》、《大列女》、《北風詩》、《清游池》、《七賢》、《嵇輕車詩》、《陳太丘二方》、《嵇興》、《臨深履薄》。表現內容有神話傳說和歷史題材,還有列女、壯士和名流高逸之士;有宗教題材,還有文學作品、山水走獸等題材。其主題在圖圣賢“明鑒戒”的同時開始關注現實生活。各件作品的評論持論嚴謹公允,見解高妙新穎。顧愷之在繼承傳統美學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遷想妙得”、“置陳布勢”、“巧密于情思”以及“骨法”、“神氣”、“情勢”、“天趣”等一系列繪畫審美主張和創作技法,這些觀點成為中國繪畫美學思想精髓的一部分,對后來謝赫的“六法”論和中國繪畫品評之風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
馬吊牌經 | 馮夢龍 | 馮夢龍撰。十三篇。馬吊牌,古代博戲之一。始于明代中葉。馮夢龍著《馬吊牌經》,記敘了馬吊牌的玩法。馬吊牌為四人同玩,通常是三人輸一人贏,像馬之四足吊起一足,所以稱馬吊牌。牌分四門,即文錢、索子、十字和萬字,文錢、索子牌上畫錢索圖形,十字、萬字牌上畫《水滸》人像。玩時每人八張牌,其余放置中央,出牌以大壓小。每門最大的牌叫賞肩,都是紅張;最小的牌叫趣,從副肩到副趣叫做青張。因馬吊牌共40葉紙牌,又被稱為“葉子戲”,但與唐代的葉子戲名同實異。 |
梅譜 | 王冕 | 中國畫論著。元代王冕撰。一卷。約作于至正八年(1348)之際??邪姹居腥毡緩V島市圖書館出版的島田修二郎校注本、《中國書畫全書》本。本書的內容包含了采集宋元畫梅名家的論述和自己畫梅藝術實踐的經驗體會,共十三則,分別為:原始、總題、總論、述梅妙理、指法、論枝、論花、難畫、論梅、口訣、論梅之病、續論梅之病、墨梅指論、掃梅十要。在論述中作者主張梅花畫作是畫家情感的表現,是心與物的相通。原文為吳太素《松齋梅譜》輯錄。 |
劍經 | 俞大猷 | 明代抗倭名將、武術家俞大猷的武術專著,書名為《劍經》,實則主要論述棍法理論和技術。俞大猷字志輔,號虛江,福建晉江人,嘉靖時中武舉,歷任參將、總兵等職。在平定倭寇方面多立戰功,與抗倭名將戚繼光齊名。他素好武術,尤擅棍法,時稱“俞家棍”。明嘉靖四十年(1561),他路過河南少林寺時,曾收少林寺僧寶擎和普從二人為徒,盡傳其棍法,故少林棍法后來也名聞遐邇。棍法擊技性和實用性強,俗稱“棍打一大片”,故戚繼光在他編的《紀效新書》中全部收錄了《劍經》,并給予高度評價?!秳洝肥怯岽箝嘣趥€人練武經驗基礎上吸收各家武術理論和技術而編寫成的,因此其理論不僅適用于棍法,而且是各家武術經常吸收引用的共同理論,一直被武術界公認為杰出的武術經典著作之一。 |
射經 | 王琚 | 古代射箭術專著。唐王琚著。王琚(約685—746年),有才情,博通經史,曾助唐玄宗李隆基平太平公主之亂,因此升為戶部尚書,很得玄宗賞識,但因性格豪侈,又不肯阿附權貴,屢屢遭貶,后受李林甫誣陷,于天寶五年貶死于江華郡。此書為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射書,元末明初陶宗儀的《說郛》中有收錄,《新唐書·藝文志》錄為一卷,《宋史·藝文志》錄為二卷。流傳下來的為一卷上下篇,共十二節,分步射總法:持弓審固、舉摟弦、抹羽取箭、 當心入筈、鋪膊牽弦、斂身開弓、極力遺箭、卷弦入弰、修后手法、步射病色和馬射總法、弓有六善等。 |
學射錄 | 李塨 | 二卷。清李塨撰。此書卷一為《射法》。首有一段文字述撰作之緣由,大略言射為六藝之一,昔郭子堅任桐鄉,曾開雕《射法》一帙,其為序之,而辭義未盡善。某日忽有一叟至,自言學道深山,技擊皆精。夜半解衣擊劍,因傳射法,天明而去,不知所之。錄而為之注,遂有此書云云,與圯上老人授張子房兵法同出一轍,不足憑信,似為李氏杜撰。所謂“射法”,惟二條總綱,一曰“身端體直、用力和平,拈弓得法,架箭從容,前推后走,弓滿式成?!倍?“神矢于的,矢命于心,精注氣斂,內運外堅,前固后撒,收弓舒閑?!崩钍弦洆?長篇大言為之詳說,演成一卷。卷二為《射經》,引《禮記·射義》“射者,進退周旋必中禮”(案今本《禮記》“周旋”作“周還”)一段文字冠首,云“此三代射藝之遺文也?!贝我睹献印?、《周禮·保氏》、《周禮·考工記·弓人》等為綱,下引諸家說,為之引伸發揮而已。二卷體例大略相近。此書《畿輔叢書》、《顏李叢書》、《叢書集成初編》均有收錄。 |
以美育代宗教說 | 蔡元培 | 蔡元培著。是作者1917年4月在北京神州學會上的演說詞,先后載于《新青年》第三卷第六號(1917年8月1日)及《學藝》雜志第一年第二號(1917年9月)。后修訂輯入《蔡孑民先生言行錄》。這是研究中國現代美學史的重要材料。作者認為,宗教之原始,不外因人們精神作用而構成。人們精神上之作用通??煞譃橹R、意志、感情等三種。最早之宗教常兼此三種作用而有之。但隨著社會文化日漸進步,知識與意志作用離開宗教而獨立,于是和宗教有最密切關系者惟有情感作用,即所謂美感。但是以美育論,已有與宗教分合之兩派。此兩派相較,依附于宗教的美育,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養之作用。有鑒于此,則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純粹之美育?!凹兇庵烙?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于其中?!泵酪云毡樾灾?不復有人我之關系,也不能有利害之關系,因為美是超絕實際的。蔡元培的美學觀,在當時是頗有影響的一家之言。 |
對于新教育之意見 | 蔡元培 | 教育家蔡元培著。是作者在辛亥革命后,首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時所作。發表于1912年2月11日出版的《臨時政府公報》第13號。此文系統全面地闡明了作者對于新教育方針的主張。他對清末制定的“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進行了批評。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和諧發展的方針。認為教育分為隸屬于政治者和超軼乎政治者兩大類。前者包括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此二者反映了富國強兵的要求,還有公民道德教育,其內容是法國革命新提倡的“自由、平等、親愛”。后者包括世界觀教育和美育。在教學實施中,五育所占比例不同,軍國民教育占10%,實利主義教育占40%,德育占20%,美育占25%,世界觀占5%。所設修身、歷史、地理、算學、物理、化學、博物學、圖畫、唱歌、手工、游戲等課程,在“五育”教育中分別具有不同意義。1912年9月北京教育部,根據此文精神,頒布《教育宗旨令》,明確規定國家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主義、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睂ξ覈F代教育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此文編入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2卷,中華書局1984年9月出版。 |
重訂三字經 | 章太炎 | 《三字經》世傳為宋代著名學者王應麟所著,千百年來,相沿作為啟蒙教材之一.明清兩代續有增補.降及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以此書"所舉人事部類,其切者猶有未具",1928年季春重為增訂,"其所增者三分之一,更定者亦百分之三四",章太炎先生重訂三字經,對原三字經可以說是動了一次大手術.1932年《重訂三字經》由上海漢文正楷書局排印問世.嗣章太炎先生在蘇州創設章氏國學講習會,此書由該會重印五百冊行世,時章太炎先生與他的門弟子講述讀史日程,由諸祖耿,王乘六筆錄整理成文,附錄于該書之后.由于兩次印本均系小開本,所用紙張極為單薄,不易保存,故今日已不易見到. |
體撰錄 | 章太炎 | 一卷,收錄章太炎校核古算法的著作,1933年被收入《章氏叢書續編》。 |
七略別錄佚文徵 | 章太炎 | 章太炎著。章太炎對劉向、劉歆父子的《七略》、《別錄》進行的輯佚,并附有考證,借此可窺見劉向父子之作的原貌及先秦學術的流變情形。 |
日本訪書志補 | 楊守敬 | 一卷。清楊守敬撰,近人王重民輯。楊氏出訪日本期間,廣收秘籍古本,編纂了《日本訪書志》,但由于年老體弱,一些善本尚未整理、收錄其中。王重民等人參考大量楊氏遺書、題跋,用數年時間,匯編成《日本訪書志補》一卷,體例大致與《日本訪書志》相同,收錄圖書四十一種,明刊本居多?,F存民國十九年 (1930)中華圖書館協會鉛印本。 |